大理人在 发表于 2013-4-10 23:55:11

儿童过敏是全身性疾病,口服药物治疗是关键

  进入秋冬季,因湿疹而就医的宝宝明显增多。前来就诊的萱萱就是一位典型的湿疹患儿:2岁半,两颊潮红,脸上散布红色丘疹与小水疱,因为难受宝宝一直在哭,小手还不时的在脸上抓挠。据宝宝妈妈说,宝宝用激素药膏后病情会缓解,一但停药,不久就会复发。
  其实不仅仅是湿疹,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升高。此外,细菌感染减少、广泛预防接种等也与过敏性疾病发病增加有关。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调查显示:全球有2.5亿人罹患过过敏性疾病,中国儿童哮喘发病率1990年至2000年间上升约65%,目前0-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56%。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达7.5%。
  过敏性疾病是指身体受到外来的过敏原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可以表现在器官水平(如皮肤、鼻子、眼睛、胃肠道等)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食物过敏症等。在儿童来说,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最为常见。
  小儿过敏性疾病常常是互相关联的,首先,这些孩子常有被称之为“过敏体质”的遗传背景存在。在发病机制上这些疾病也有类似之处,通常均由接触过敏原而触发。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进展性,即患湿疹的孩子将来发展成哮喘的风险是无湿疹患儿的2.5倍;过敏性鼻炎的存在容易使哮喘恶化,使哮喘的治疗难度增加。
  过敏性疾病对患儿身体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过敏性鼻炎会造成患儿睡眠障碍,导致继发性日间疲劳,继而对患儿的情绪、学习和记忆产生消极影响。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通常伴有剧烈的瘙痒而难以忍耐,而且影响外观,影响患儿的情绪。
  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很重要,小儿湿疹、食物过敏常与患者对牛奶蛋白过敏有关,这些患者母乳喂养显得更为重要,如无法继续母乳喂养,可选择深度水解奶粉甚至氨基酸奶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常由吸入物变应原引起,室外吸入物变应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室内变应原主要包括螨、动物皮屑、昆虫及真菌等。使用非透过性床罩,改善室内通风,避免使用地毯,控制湿度防止霉菌积蓄等措施有利于室内过敏原的控制。
  其次,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积极控制病情发展。过敏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患者常同时存在几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患者伴发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合并哮喘等。这就需要一种药物能够同时到达多个不同的靶器官,只有口服药物才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说口服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关键药物。
  抗组胺药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有镇静、嗜睡的副作用,因此儿科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第二代抗组胺药由于其较难透过血脑屏障,镇静作用极少,被称为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作为二代抗组胺药的典型代表除了抗组胺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起到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文章开篇提到的患儿萱萱,就医后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5mg,1次/日。3天后,宝宝哭闹及抓挠现象明显好转,一周后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多项研究显示氯雷他定等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治疗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对于> 6岁以上的患儿,可使用片剂(10mg),2-5岁的患儿可应用糖浆剂型(5mg/ml),尤其是开瑞坦糖浆由于无心脏毒副作用及中枢性镇静作用,安全性更高,可推荐作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常规用药。
欲了解更多过敏知识请上儿童过敏之窗http://kids-allergy.ci123.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过敏是全身性疾病,口服药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