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房价下降才能真正“控通胀”
只有房价下降才能真正“控通胀”</B></B>
在当前的经济政策调控中,“控通胀”的声音日趋式微。确实,“保增长、控通胀”这两大经济目标,似乎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如何使两者达到“有机的统一”,做到即可“保增长”、又能“控通胀”,同样也考验着我们治国理政的智慧。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能找到一个能同时实现“保增长、控通胀”双赢的合力点。国民住宅产业,无疑是这一“合力点”不可替代的选择。
对国民住宅产业在“保增长”中巨大的效能前面文章中已经做了阐述。那么,在“控通胀”上,国民住宅产业又能发挥什么样的巨大作用呢?
虽然,房价在国家统计的指标中并没有列入CPI之中,但是,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住房消费作为最大的消费,房价的高低,已经成为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城镇居民影响最大的“物价因素”。</B>中国社科院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在其所公布的专题报告“2008年《社会蓝皮书》”中,也对此有明确的“说法”。根据这份报告,物价飞涨已经成为中国公众最为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B>,而住房价格暴涨更是位列城镇居民对物价不满的“榜首”</B>。</B>据该蓝皮书主编的介绍:房价上涨大大快于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给人民群众住房消费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房价持续走高带动了人们对住房增长的消费预期,从而压抑了其他方面的消费,使得居民整体消费率降到36%左右,为几十年来的新低。
实际上,只要回顾一下此番物价过快上涨的过程人们就不难发现,正是房价的暴涨才是这一轮物价失控飞涨的“带头大哥”。从2007年中开始的这轮涨价高峰,“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房价。早在去年肉价和副食品价格涨起来之前,开发商通过囤地捂盘,在房价和民众的买房负担已经达到世界上公认的“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数倍的基础上,竟然还极度疯狂的继续制造房价的暴涨。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这一轮“捂盘”造成的房价的暴涨,带起了中国新一轮物价飞涨的之风。
除了“带头作用”外,从物价失控给民众利益造成的损失来说,侵害最大的,也“当仁不让”实属房价的暴涨。和粮食这些“食”的产品一样,“住”也是基本和必须的民生。但同样是价格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却有从量到质的差别。这里我们可以算一算这两者涨价的明细帐,就不难发现房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损害,差别何止是十倍、百倍。
就按照每斤粮食涨了3毛钱来计算,一家三口每天要消费粮食2.5斤,一年365天平均每个家庭需要消耗粮食912.5斤,一家人每年要为粮价的上涨多付出273.5元。如果一年前的粮价为每斤1.2元,现在为1.5元,这就意味着当粮价涨了25%(四分之一)的时候,给某个家庭在吃饭上带来的直接影响连300元还不到。
但是,如果像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那样,一年前市区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元,一两年后城市中的同一地段商品房价就涨了4000元,那么给城镇居民的家庭又是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还是以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他们所买的商品房也是按照9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为标准,那么这个家庭仅为一年的房价暴涨,就需多付出36万元的巨额资金。如果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在这些大城市处于中间水平(年收入5委员),这就相当于他们要一家人7.2年的全部收入,不吃不喝都冲抵上,才能应付一两年后房价暴涨所多出的支出。而在国际惯例中,用一个家庭的7年收入,至少可以去买上一套中等水平的住房了。并且这还算是在买房负担过重已属于“难以承受”的情况下才需要的买房支出。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家庭只需付出3-6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上一套高标准的“中产阶级住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