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云南映像
云南映像题记
游历了这么多城市,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却迟迟不敢拾笔,唯恐感受过于肤浅,贻笑大方。但情结于胸,郁郁不得释;始终挂念,自责感益增。遂然决定,这篇文章始于8天的云南之旅。只因刚刚返回,游兴尚浓,记忆犹新。
前奏
4月22日下午5:00大连周水子机场
大连散客拼团9人:母女2对,朋友(同事关系)2人,老夫少妻1对,我独行者。(女8人;男1人)
插曲
飞机晚点成全了忘记带身份证的小娇妻;旅行社的报价大相径庭,景点安排也千奇百怪。哎,乐得个难得糊涂。
抵达
4月22日晚11:35昆明国际机场,飞机晚点。
马帮行的小旗下是同我们一样疲惫不堪的导游小芳,但职业性的微笑和导游特有的神采依旧挂在脸上,似乎对于这种没规律的超负荷工作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出行
4月23日早8:00昆明出发
都说昆明四季皆如春,此话不假:平均年温差也不过3、4度;但游客往往忽略了下文,一日过四季:日较差可达到十多度。早上出发时还冷风习习,不禁打了个喷嚏;一会儿便艳阳高照,酷热难耐了。不得不急忙脱下刚刚穿上的外套,从包中翻出30倍的防晒霜。
山水相映,别有洞天——九乡
如果只有水,映不出山的俊秀;如果光有山,衬不出水的灵美。只有山水相依才能绘出心爽气宁的景致。
手持木浆,泛小筏于青山绿水之间;远处奔涌而下的瀑布化为浆下的涓涓细流,活了两岸巍峨的峡谷,更活了谷中生息雀跃的花鸟鱼虫。
顺着水流嬉拨着浆,清凉的感觉荡进心田,涤出繁华都市的杂质,只愿驻于这片刻无瑕的宁静。
划船的技术实在不高,船头在我的引领下左突右摆,船帮也频频与山围亲密接触,但溅起的浪花顽皮地跃在身上,山脚碰撞发出的脆响迂回两岸之间,仿佛也都各得其乐。
下了船,离开岸,进入洞。眼前展开一幅天然雕琢、鬼斧神工的画面。山中有洞不为奇,洞中有洞不为鲜,但在这里不但洞中环洞,还能洞中窥天。一百多级台阶蜿蜒穴中,顺着潺潺水势,布成梯田模样。一汪石潭拢住一股清泉,层层叠落,盈满则溢。
用手轻触岩壁,透过来的是被水千年塑成的冰滑。以前对“别有洞天”一词毫无体验,现在想来古人造词的确贴切。
谷中的微风飘入洞中,迎在面颊,钻入汗孔,每一窍都顿感舒爽无比。洞外夏日炎炎,穴内秋高气爽,台阶已快穷尽,但身心却流连于此。
近看大石头,远看石头大——石林
看石林园艺是三分靠讲七分靠想的。怎奈自己天分不高,只修得个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的感慨。这跟三维立体画的原理到有些相似,但我领悟出的形象总是与导游的启发偏差甚远。
同样是大自然的造化,一样是天地佳作,九乡是鲜活的,石林却是呆静的。缺了水,石头便没了精气,任你沧海沧田地起伏演变,隆出地面的也不过是石头儿,耸起临空的也无非是岩块儿而已。
隙间小径倒是偶得佳句,摘抄如下“山间得少佳趣,何处更寻桃源”,“过秦疑无地,到此别有天” 但石林终究是无法与桃源相提并论的,到过桂林的游者,想必也会作番比较,有此心得。我想它之所以有名也是沾了“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出云天外”这句话的光吧。
精明卖家的如意算盘——七彩云南
一般到云南的旅行团都会选择昆明为始发站,而七彩云南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第一个导游推荐的购物点。此时游客们购买欲正浓,钱包也最鼓;再加上杨丽萍为翡翠玉饰的权威代言和彝家阿诗玛的能说会道,在你学习鉴别珠宝玉器,品尝醇香茶道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为云南的旅游消费市场作了贡献。但到了大理、丽江,才发现原来这里虽货实但价贵,尤其是银饰和茶叶。只得自我安慰,决心不再轻易掏腰包。殊不知,商家的巧妙埋伏不容你不中圈套,在百般诱惑之下,中了计还沾沾自喜。
反其道而行之——普洱茶
茶要喝带着朝露新摘的,酒要喝百年珍藏陈酿的。但偏偏普洱茶不循此理,越是时间久远越是珍贵难得。
刚入口的普洱茶,味道憨憨的,有点像发酵的大麦。不像普通的茶,能立刻散发出甘苦润肺的清香。但当你轻轻用嘴咂出茶汁,醇浓的茶香也慢慢浸入舌腔。
喝普洱茶是当地婚俗嫁娶的风俗。阿黑哥的聘礼要分别准备3斤6两的酒、肉、茶。酒易得,肉好买;唯独这普洱茶需从小就置办。阿诗玛的嫁妆除了一只玉镯外,也要随一份七子茶(七年的普洱茶)。据说市面上二十年以上的普洱茶甚至比黄金的价格还要贵。
另外,这种茶也是很好的茶疗保健品。饭前喝开胃健脾,饭后喝去脂减肥。但谁知一心想瘦身的我,刚刚喝了一小壶普洱茶,便被导游拉去吃晚饭,无奈又狼吞虎咽了许多。只好饭后再来一大杯普洱茶洗清我的“罪孽感”。
免费为名,古怪营销—中药泡脚,中医诊病
为你免费中药泡脚按摩是昆明某医院葫芦里卖的巧立名目药,再加上游客多少都有些占小便宜的心理,这里旅行团络绎不绝,即使晚上也门庭若市。
因为我们晚上要搭去大理的火车,无法洗澡,泡一泡脚倒是解乏的良方。既然你是免费,那我就将计就计坦然受用,任你把药吹得天花乱坠,我也只当是义务地为你捧个人场儿吧。
4月24日 早7:13 大理火车站
所谓大理是盛唐时对南诏国的称呼,意为“大治大理”。这里是白族的故乡,男生称为阿鹏,女生则为金花。团里的8位金花望着唯一的男士成员不由窃笑,按年龄来算,他已当不成阿鹏哥了,只好折中一下,称他为阿鹏叔吧。
银装玉裹,素雅尚洁——白色极致的大理
金花的头饰很雍缀,象征意义倒是周全。分别体现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四大景物。有诗云: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意境到是美轮美奂,但不巧的是我们此行正赶上当地的三月街节。好端端的白族传统节日冠上了招商引资的政府之名,苦了我们这些单纯来游玩的旅客,不得不处处绕道而行,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但还是有幸在文献楼品到了当地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兴趣十足地欣赏了白族的婚俗表演(掐新娘是对新人的祝福,但只许掐两下,因为俗话说:一掐喜洋洋,二掐如蜜糖,三掐耍流氓)。新娘的出场很具有戏剧色彩:踩着快节奏的流行音乐,迈着不甚标准的模特步,最稀奇的是还戴着一副墨镜。按当地的习俗,新娘与父母双亲告别时一定要痛哭流涕,以表不忘养育之恩,所以结婚时双眼红肿只得戴着墨镜出嫁。我还抄录了一首游客题于文献楼的绝句:风舞花飞雪月香,苍山翠积温柔乡。倾情洱海谁共醉,最爱金花压众芳。据说,这位文人对一位金花佳人颇有好感,借诗传情,暗表心意。可谁知这朵金花虽容貌年轻可人,其实早为人母,无缘于这诗情画意。
大理的百姓房屋叫三方一照壁,是由一个三合院与一面造型精巧的墙壁组成。色调自然以白色为主,配有精雕细刻的镂空木窗和简单的装饰花纹。玉雕,大理石雕和木雕是这里阿鹏哥们的绝活,也是他们谋生的手艺。
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就犹如古罗马的竞技场,一望便尽收眼底,毫无过度和铺垫,让人有些失望。因为是保护建筑,禁止登塔远眺,只得悻悻而出。52 元的门票与5分钟的逗留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还有根据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而人工布造的珍珑棋局。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处供游客照照像,留留影的背景道具而已。
因电影《五朵金花》而出名的蝴蝶泉也是名不副实。只见一眼微泉,不觅蝶儿的翩翩踪影。倒是这里的金花阿妈生意兴隆,出租服装拍照,一套5元。若是试着讲价,她就会神秘地把你拉到一旁,偷偷收下3块钱,然后几个阿妈一起业务熟练地给你套上衣服。我们团中正好凑齐了五枝“花”,索性照了个合影。但我戴着白族的头包总觉得有点自欺欺人的滑稽,无论怎样造型都不自然。虽然装扮成白族金花,但心里清楚:自己只不过是北方黑土地上的一颗草罢了。生长的环境塑造的性情是无法通过表面化的装饰淡化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大理的古城不如丽江的朴质、耐品,但也别有味道可寻。叮叮当当的银器铺让过路人总会有些心动;民族特色的扎染也平添了一道风景;饵块、饵丝和乳扇等当地小吃,多少都会挑起你的好奇心,诱出你的口水来。只可惜停留短暂,没有机会体验一下洋人街上的酒吧,直到丽江这一愿望才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这是后话,在此先伏下一笔)
4月24日晚 6:15 坐巴士到达丽江
突然感到天气骤然变凉了,倒不是因为有风,而是丽江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以北,海拔又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到四千多米。吸取了昆明的教训,腰间便总缠系着一件运动外套,随时可以遮阳御寒。一路上都是导游姐姐的耐心讲解,这一次换了个胖吉哥。当地的纳西族称小伙子为胖吉哥,姑娘为胖吉妹;审美观也与我们的标准背道而驰:以胖为美,以黑为贵。这倒是给团里的8位女士带来些许兴奋和新鲜感。
人文情怀,饮食男女——夜游丽江古城
画一般的文字,桃源似的民风。解读着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我仿佛又找回了遗失多年的无邪童趣和天真的想象力,不禁佩服东巴智者的创造力:一个人倚在枕头上安心地入睡,呼吸均匀——译为高枕无忧 。妙不可言的默契,神气多变的组合给东巴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留给后人许多演绎想象的空间。
四方街,大水车,三眼井,木王府,大石桥:一路看,一路记。但现在印象中只有“天雨流芳”四个字,直译为读书去吧。听口吻好像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然而当地的教育水平仅普及到中学,多数的人没读完高中便为自己的学业画上了个句号。因为这里旅游业发展迅速,所以许多人选择参加导游短期培训或服务行业的资格考试。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比例很小。
纵情于酒吧一条街上的喧嚣,河两边的酒客声嘶力竭地对歌,没有理由不全身心投入,我也不由被这滋生蔓延的极乐忘忧所感染。这里不同与北京的三里屯,更异于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三里屯是泊客的寄托所,显得文化厚重,品得一瓶二锅头的辛辣味,听的往往是高深的哲理政论,偶尔还带些愤世嫉俗的牢骚;上海的新天地是小资的演习场,显得档次身份,尝到一杯陈干红的涩香味,入耳的常常是精明的商经股市,时常还夹杂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在这儿,你只有笑的权利,全力地笑,灿烂出泪水的笑。这种笑声从四面八方淌过来,包围着你听觉,溶解着你的心情。我傻傻地、真真地陪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么高兴,仿佛开心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刚刚还因因补了50元房差,心里不爽快。虽然没显露在脸上,但暗中跟自己生着闷气。这会儿,在驴窝酒吧与背包客火热攀谈,不尽又感叹:不该随旅行团游此地,简直是虚枉此行。凌晨12:35回到宾馆,洗了个彻彻底底的热水澡,便香甜地进入东巴梦境了。
次日早8:10 分晨游古城,重温故地。但时间却不容我们仔细端详品味。疯狂购物,一站式买齐——羊皮画、大披肩、铜驼铃、花精油;讨了个开张的便宜,还没有顾客,讲价也变得容易许多。临走时还惦记着买了一张丽江粑粑,细嚼在嘴里,印证着昨晚的疯乐恣笑,心中揣着尚未尽兴的遗憾。
古城人务实的环保理念可与德国媲美。所有的买家商铺都自觉地提供给顾客可反复利用、易于回收的纸袋作为包装袋,我们常见的塑料袋在这里是明令禁止的。如果有人明知故犯,轻者罚款警告,屡教不改者则会被判刑坐牢。绕城河中的金鳟鱼是餐桌上稀有的珍馐佳肴,市价至少要三百元一斤,但当地人并没有因此就大肆捕捉,牟取暴利。鱼儿依旧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纳西人也虔诚地墨守着祖训—与自然和谐相处。
洪水造化,近亲渊源——东巴宗教起源说
东巴文化中关于纳西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同《圣经旧约》里诺亚方舟的记载很像。史前大洪水毁灭了一切生物,只留下一对兄妹,他们根据上天的安排结成夫妇,生育出现在的纳西人。青蛙是族人的保护神,也是多子多孙的象征。看来少数民族近亲结合还是有典可寻的,这倒有点类似于历史上受罗马管制时期的古埃及。托勒密(埃及的傀儡君主)如果是女性(如埃及艳后Kleopatra)就必须同自己的兄弟结为夫妻,共同执政。其政治上的意义不言而喻,牺牲个人的幸福保全王室的权力完整性。现在,虽然少数民族近亲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少,但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各族之间通婚还是会遭到族里保守派的抵制反对。
纳西披星,众族捧月——没有纳西古乐的东巴谷
去玉龙雪山的路上,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不攀雪山,改为参观山脚的东巴谷。从小生长在哈尔滨的我,看惯了雪,更厌烦了冷。远观雪山已经领略到她的巍峨秀美,又何苦去排长队坐索道去亵玩她的纯净寒峻。人与自然就是这么微妙,一座灵山被开发成旅游景区便失去了神气光彩,到头来失望的还是我们自己。
东巴谷是一个刚刚投资兴建不久的旅游项目,它集中地为游客展示了当地 傈僳族、他留人(彝族支系)、普米族和纳西族的民俗风情。可惜的是纯朴自然的民风被商业化的表演所冲刷,感受不到那种原汁原味的本色,到更像一堂老师在动物园中上的科普课。一边是讲解员看图说话似地指着他们的相貌穿戴或家居摆设告诉你一些匪夷所思东西,另一边是游客们大惊小怪地拿着相机不停拍照。倒是这帮脱离了群体、专门住在这里做表演的少数民族显得异常坦然平静,一心做自己的事情,不理会你的“无理取闹”。
一个纳西老人坐在屋门前买自己缝制的皮钱夹,既不主动招揽生意,也不与你他价还价。我软磨硬泡希望能便宜些,他只是和善地看着我,泰然地解释道:“这可以用一辈子的!”实在是无计可施,只好心甘情愿地掏钱原价买下。但后来仔细想想,这种不强求,不屈身的经商之道实际是一种超脱的大智慧。
女选男,男嫁女——绝对自由恋爱
这里含苞待放的姑娘有自己择偶的独特方式,春心萌动的小伙子总是会处于被动的地位。
摩梭族的走婚习俗让我们这些城市里的“文明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前卫”的同居形式。阿夏(摩梭族女孩子)到了十六七岁便可以自由选择心上人—阿柱(摩梭族小伙子),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阿柱征得阿夏的同意才可以住进女孩子的花楼。如果一起生活感情不和,阿柱就要主动搬出花楼,而且不允许带走任何东西。实际上,阿夏对自己的婚姻幸福是很慎重的,她们不会轻易与男子交往,也只与真正心相爱的人生子育女,一旦找到终身的归属便全心全意地安定下来。但如果遇到了负心人或感情破裂,她们决不会委曲求全,毫不犹豫地断绝关系,继续寻觅真爱。所以云南十八怪——背着娃娃谈恋爱,指的就是这种敢爱敢恨的个性。
与摩梭族相比,他留人(彝族支系)要显得保守一些。小姑娘到了快成年的时候,父母会为其搭一个青春棚。棚壁有一个小洞,男生可以通过这个洞传递爱意和信物。如果小姑娘对小伙子印象不错,就收下礼物,邀请他进棚过夜。这一夜双方只准交谈,虽躺在一张床上,但必须和衣而睡。女孩子一共要请七个小伙子入棚(俗称过七关),才可以通过成人仪式的考验,正式谈恋爱。据说,这是为了让女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不至于日后对自己的婚姻后悔不满。
各民族间的交流工具——汉语+普通话
云南52个民族说52种语言,再加上不同的方言,可谓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但彼此交流从没有障碍、误解,因为在这里汉语普通话就犹如国际上通用的英语一样普及。人人学的会,人人听的懂。尤其是年轻人,吐字清晰,发音准确,用词儿也很时髦。连以说标准普通话自居的我,也不由为之一惊。这主要归功于各种丰富的媒体信息资源,电视、网络的普及率带来了学普通话的便利条件;另外,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也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导游接待还是买卖经商都离不开普通话。但当地少数民族也很重视自己的语言。目前位于丽江黑龙潭的“东巴文化研究所”正在积极重建纳西人自己民族的文化体系。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保存最完善,破译最完整的纳西语竟然在德国和日本。当地政府不得不派出留学生到德国或日本攻读东巴文化的学位,然后回来协助整理、研究被我们自己遗弃的东巴文明。
民族大融合——演出后台实录
趁着午休的空隙,我偷偷跑到演员的后代休息室一探究竟。身着T-恤、牛仔裤的少数民族演员们看上去与我们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时尚俏丽,爱说爱笑。一个白族的小姑娘正在一板一眼的与团里的藏族歌手学唱祝酒歌,音域很开阔,气势像莽莽的高原。我好奇的问道:“你们还要学习其它族的歌舞表演吗?”她爽快地笑了:“好听好看呗,再说团里就这么些人,没有替补演员。要是谁生了病或向请假,就会耽误演出。所以我们就互相学习自己觉得感兴趣的节目。”“那你明白歌词的意思吗?”我刨根问底道。“不懂,但和着旋律,不用特意记,也能顺嘴溜达出来。但要唱出感觉就比他们藏族差多了。毕竟我还没到过西藏,中甸也没去过。只能听他们大概说说意思。”舞台的角落里一个彝族的小伙子也正在很投入地练习纳西族的乐器,看他那自我陶醉劲儿,眼睛微闭,头自然地随琴弓来回摆动,手指间力道十足地抖出一串铿锵的音符,仿佛已经进入痴迷的状态。
虽然是来自云南各地区的不同民族,但在一起相处久了,磨合得更像一家人。开心融洽、互学互助的气氛使献给观众的每一场演出都别具一格,也为他们每日不断的重复表演填入了新鲜的感觉。
告别丽江,意犹未尽——泪多多
“还没逛够呢!”“怎么就呆这么短时间?”“古城太好玩儿了!”“东西还没买尽兴呀!”团里的姐妹们在驱车回大理的路上不住地感慨着。“下次独自一人驴行丽江,再去看看这次未能如愿的香格里拉。”望着渐逝的雪山水城、古街丽影,我对自己暗暗默许。“泪多多”(音译: 纳西语“再见”的意思),令我开怀傻笑的酒吧狂欢;暂别了,带着一丝梦绕的牵挂不舍。
回到大连已经一周了,每逢同朋友聊起这段旅历,我还是带着纳西的笑容,乐得眉飞色舞。但人沉淀下来,回到熟悉的生存状态,又突然觉得时间上的把握是恰到好处的。因为短暂才会有更多的空间留给下一次的幻想与向往。
4月26日早7:43 昆明火车站,导游小芳接站
团里已经有人疲惫地开始想家,但在外飘荡惯了的我仍旧充满了游山玩水的兴致。这一天的行程安排的很轻松——金马碧鸡坊、真庆道观、世博园会。连日的紧张奔波,终于可以喘歇一下,车里的气氛也突然倦怠涣散下来。
此过桥非彼过桥——正宗米线的味道
我们有四个人不去世博园,所以有大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去尝一尝云南的过桥米线。我们中的一对母女可以算是米线的忠实吃客,一周至少三顾米线店。所以一听吃米线,顿时来了精神。
热腾腾的鸡汤端上来了,还附赠了一小罐气锅鸡。但除了一碗米线、六片薄得可怜的猪肉、一枚弹丸大的鹌鹑蛋、一小碟榨菜外,别无它物。不甘心的我马上跑到服务台质疑:“怎么一根蔬菜都没有,桌子上也找不到麻油!”可谁知,得到的答复是原汁原味的米线就是这些成分。
嗯?噢!其实也很好理解,米线在北方之所以这么受众,也是因为加入了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东西,改良后的米线虽称不上正宗,但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创新吧。没有一成不变的口味,川滇的麦当劳要比美国的辛辣数倍,德国的中餐吃起来也变得欧洲化,但同样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与喜爱。
执着不懈,如愿以偿——路南乳饼
吃完米线心中总有些不悦、不爽。翻看在网上摘抄的云南小吃,突然发现一种用羊奶制成的,名叫路南乳饼的风味,迅速锁定了品尝目标,开始四处打听其下落。但不知为什么,这么有名的小吃在街头巷尾却觅不到踪影。为了弥补米线的遗憾,我固执地穿梭于各种路边排档,耐心地四处询问。终于经“高人点化”,在商场的超市的冰柜里发现的这个东东。啊,半成品?心顿时凉了半截,但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于是我找到卖场的熟食区,厚着脸皮求作糕点的师傅帮我加工一下。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位师傅正好来自乳饼的故乡,见我如此心诚可怜,很爽快地答应帮忙。他马上找到卖场的负责人,说明我的特殊情况。负责人也很干脆,答应想办法满足我的愿望。就这样,我不但吃到了为我特制的酪乳饼,还有幸亲历了整个制作过程。我捧着新鲜出炉的乳饼,细细品出昆明人的热情好客;心中怀着无限感激,吃下的每一口都别有回味。
4月26日晚11:04 西双版纳(景洪市)机场
刚出机场,热带风情便扑面而来:身着华丽傣族服饰的迎宾小姐不住地朝你微笑,优雅地递上歌舞演出的宣传单。如果说在大理体验的是异族风土,那在版纳感受的就是异国情调了。因为地缘和历史关系,泰国、缅甸、老挝对这里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影响。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但天气仍然很燥热无风,让人感到晕闷不适。本来大家还相约直奔金沙滩吃傣家烧烤,但这会儿都一心只想快点赶到宾馆,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一路上导游小邓简洁地介绍了版纳的风俗特色。例如:傣家女孩子要叫“哨哆哩”,男孩子是“髦哆哩”;结完婚上了年纪的女人称:“老棉桃”,已婚男人则为“老别桃”。这里两周前刚刚过完泼水节——傣族最热闹隆重的节日,大街小巷仍能感受到欢庆非凡的气氛。其实真正的泼水节只有3天,俗称一送旧、二空日、三迎新。大家互相泼水,传递湿漉漉的祝福与水淋淋的愿望,也是哨哆哩和髦哆哩表达爱意的最佳时机。
4月27日早7:30 热带雨林+野象谷
黑马王子,魅力先生——基诺族主持人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是深山雨林的儿女,他们自称为乐山人,也是我国最后确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另外,他们一直引以骄傲的是基诺族大学生的比例名列各少数民族之首。
基诺族的小伙子叫尤叩,姑娘叫嘧叩。发音很含糊,调子是介于一二声之间的半拨音。为了方便记忆,导游开玩笑地解释道:“音译成汉语就是诱惑和迷惑,可千万倍被我们帅气的尤叩和漂亮的嘧叩勾引住了,不想回大连了!”全车人顿时笑了起来。
我们在基诺村寨欣赏了传统的祭祀表演——太阳鼓。刚劲的节奏,雄健的舞步,本色的造型展现了一幅纯粹的原始画面:与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抗争,同凶残的怪物猛兽机智周旋,向臆想的祖先神灵诚心祷告… …
在被这命运的鼓点所震撼的同时,我留意到主持人的风格带有很浓的时尚元素,诙谐老练的解说词听起来很有专业DJ的味道,还不时夹杂些地道的京腔京韵。再仔细观察一下他黝黑健壮的身体,俊朗大方的外表,我不由得怀疑起他的民族籍贯,低声问坐在身旁的景区导游,得到的答复是:他确确实实是土生土长的基诺族,也是79年第一批走出山寨去读书的大学生。但在外面闯荡多年,一点也不适应多变复杂的交际社会,心理总是惦念着家乡的父老双亲,所以七年前毅然放弃了相对优越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重新回到山里。这一呆就是七年,我粗算了一下,7年365天 每天2场演出=5110次的重复,难道他对这样的生活就一点也不厌烦吗?难道这种远离城市的单调生活就叫做幸福吗?难道自我价值能在这日复一日的歌舞表演中体现吗?难道就从未怀念过外面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吗?这些问题恐怕他自己也找不到答案,但至少从他的脸上能读出最质朴的满足。
我不羡慕,但还是能体谅他的心境。维系生命的根一旦被植种在一片土,血管里一旦汲取了土里的水,便孕育了无法割舍的眷恋。我只是一个过客,看的,听的,想的以及感受的都是最肤浅、最表面化的东西。娱乐消遣不同于居家过日,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别人又凭什么忿忿不平地替他惋惜?我真是好笑,在寂寞无助的时候,自己最先想到人不也是多年不见的爸妈,最想回到的地方不也是阔别已久的老家吗?
树儿,树儿——你好残忍!
热带雨林的植被不同于东北和睦相处的针叶森林,这里悄然进行着一场明争暗斗的生存竞争。独木成林的榕树遮天蔽日地霸占着空间与养分,小鸟作为天然的播种媒介把没有完全消化的榆树种子排泄在榕树枝干的空隙里,如果这时又恰逢雨季,湿度适宜的话,种子便会顽强地生长,一边贪婪地汲取母树躯干里的养分,一边竭力地向下延伸自己的气生根须,一旦接触到地表便会迅速地钻入土壤,牢牢地扎住不放,然后包围着榕树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把榕树扼杀在自己的怀抱中,自然界称之为绞杀现象,当地人则叫它忘恩负义树。这只是物竞天择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演绎在人类社会便耐人寻味了。
大象,大象——你好可怜!
我们在野象谷没有看到无拘无束的野象群,倒是目睹了被驯化的大象在驯养员的口令与鞭打下表演各种节目。开场之前游客可以付费与大象合影或骑着大象绕场一周。一只大象不停地站起又卧下,摆出供游客合影的姿势,我仔细地数了一下,在短短的55分钟里它一共重复了117次这样的动作,平均2次/分,像这样的演出一天要两次。我们一方面提出珍惜保护野象,另一方面却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大象赚钱。
可怜的大象,做秀般地温顺,任人摆布。想想我们人类,不是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使其失去自然的本能;就是训练他们做各种表演取悦自己。大象虽可怜但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