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xar 发表于 2013-12-16 11:49:58

骗子

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未必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有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但基本都有被骗子刺痛的伤口隐隐作痛,每每想起还会咬牙切齿的恨:被人骗,既是一种挫败,又是一种对智商的无情羞辱。
差不多十年前,电话诈骗还不普及,每一台ATM上还没有贴上明显的“别转账”的提醒,手机里还不会有“我跟薛蛮子一样被抓了,快给张警官打钱,现在别打电话出来再说”这样的短信,但当时纯洁的我就挨了此生最沉重的骗。
我当时的男朋友自称叫陈宏民,至少他有一张这样的身份证,他的伎俩烂得离谱,自称是某二线城市倒闭国企的中层职工,考上了北大经济学院的MBA,他几乎身无分文,是他的好友出钱给他来念书,这个好友我也认识,真是特别靠谱的人(事实证明他也是被骗了)。陈先生的打扮整洁、言谈得体,书柜里有一套《追忆似水年华》,相处半年后他说自己遇到了机会,需要四万块钱投资翻身,我当时很犹豫,但从不抽烟的他竟然默默走到路边蹲下一支接一支地抽,抱着膝盖嘤嘤嘤哭了起来,于是我终于绷不住了,把自己活期存款上几乎所有的钱都取了出来。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分手,我让他写一张借条,他一直不回复我,我才知道自己真的被骗了,四万块钱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真是一笔巨款,当时我千不该万不该读过《追忆似水年华》,以至于竟然蠢到会相信能读完这本书的不会是坏人——从那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做这种低级到可悲、蠢得可笑的女文青!
我还认识一个以当地状元成绩考上北大的男生,有天凌晨三点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他拿了一等奖学金,我说你范进中举了吗,大半夜告诉我这个?然后他说他拿着钱到三里屯找小姐,谈好了价钱完事后人家告诉他是美金,没钱,把手机押那儿了,他还特没节操地又问我SIM卡能给他用用吗,他好打电话。没办法,我三点半拿着几千块钱跑去三里屯救他,这又是一个猥琐而心酸的受骗故事,奖学金一半都进去了。
后来陆陆续续地我目睹过身边好多人的被骗,例如听说自己有一票云南寄过来的包裹有冰毒被截获;你儿子突然重病进ICU了赶紧给主治大夫汇款;你在《幸运五十二》中奖了不过要先交纳税6000元等等等等。广播里的法制节目几乎每周都有几个新案例,技术越来越高超,识破越来越困难——总之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在告诉我,这是一个骗子横行得跟蝗虫一样的年代。
在小学的时候传达室常有一些信件无人领取,大多写着“X年(1)班班长收”,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处理拆开,发现里面都是些从H省寄来的油印广告,增高和增强记忆力是最常见的,那些宣传内容简直比八心八箭劳师丹顿更离谱,而我身边还真的有人买过增高膏药往膝盖上贴,五分钟之后就脱落了,笑个半死。二十多年过去了,骗子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如今的大街小巷几乎处处都贴着谨防骗子的警示,这是多可怕多可悲的事情,有位老师说这是因为现在穷而不甘心穷的人太多,社会竞争机制不公正,所以就把心思放在这种邪门歪道处,能捞一笔是一笔。不光是这种广撒网等上钩的恶劣行径,每个圈子里随时撕毁合约没有诚信的又何尝不是骗子?简而言之,中国正处于骗子最多的时期,每个领域都有骗子横行。
打电话给一朋友,他说正在办假证呢,我大惊,原来他的毕业证弄丢了,为了找工作只好重新办,但学校说这个无法补办,只能去办个假的,学校提供序列号,万一对方查也能查到,不仅如此,系里的团委老师还提供了一个“御用办假证”的电话号码,说这一家印刷得最真,校长签章是最新版本——简直是太长见识了……
关于假和骗子,我这里就有一口袋的真实故事。又想起了曾经的广州被誉为“人情纸般薄”,但遇到捐款的时候大家又十分慷慨,为何呢?因为当时广州治安不好,人人都担心被路人设套所以才不敢管、显得冷漠,那么“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现象逐渐蔓延到全国也只是时间问题,别忘了,真的反咬一口的老人家也不在少数。
唉,不能说,都是泪,都是泪。(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