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bar_dd 发表于 2013-12-31 22:09:10

冬至时节男人如何养生?

  2010年12月22日,冬至,农历十一月十七。  一位年轻人去故宫参观,回来后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他说,看故宫的文字介绍,皇帝每日主持朝政相当辛苦,大臣们三更半夜就得准备上朝,一年365天难得几个休息日,只有大年初一这样的盛大节日宫庭才会放假。然而,在这区区可数的三五个假期中,竟然包括了“冬至”。他十分不解。现代人除了每周可休息两天,还有名目繁多的假日,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加起来一年之中有一百多天,但如此长的假期中却不包括“冬至”。  他问,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冬至”,甚至把它当做重大节日?  我问他知不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他说知道。我说就因为这一点。他说:这一点如此重要吗?我说是。  我告诉他,太阳虽然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视野,但每天出现的时刻及长短却不一样,一年365天处于循环的渐变中。中国农历中有冬至和夏至,与冬至对应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白昼会一天天缩短,黑夜则一天天延长。按中国古人的理论,夏至是阳盛阴衰至极的时刻,而阴气正是由这最衰的节点开始爬升,阴升阳降的过程经过后半个夏季、一个秋季、前半个冬季到达极点,就是“冬至”。  冬至这一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与夏至完全相反。  作为农业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阴阳寒热的变化非常敏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全是靠天吃饭。一年四季种庄稼、繁衍生息都靠太阳照顾。到了冬天,特别是到了冬至,太阳的照顾到了最低点,似乎最“黑暗”。但是,按照古人“物极必反”的辩证观,在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事物一定会发生变化。到了冬至这天,万物将开始新一轮阳升阴减的生机。先人当然要把它作为盛大的节日纪念。  他们是纪念这一白天由每日渐短向每日渐长的伟大转化。  按照《易经》的解释,冬至为“雷在地中”“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即所谓“冬至一阳生”。孔子在讲解《易经》时专门讲到冬至,说“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所谓“至日闭关”,就是冬至这一天城门关口都要关闭起来,这在古代可能相当于今天的交通管制。所谓“商旅不行”,是与交通管制相应的民俗,这一天出门在外旅行的、做生意的人要静止下来。所谓“后不省方”,是说连皇帝在这一天都不外出巡视,是皇帝都要遵循的先王古训。  那么,这一天应当做些什么呢?  要养精蓄锐,静待其变,等待着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开始。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商旅不行,但记住大自然的提醒仍然是有益的。古人将冬至作为节日,孕含着一个民族适应大自然而休养生息的超前认识。先人告诉我们,要敏感地倾听大自然的变化,在冬至时刻面对即将来临的阳长阴消,要小心养护自己,等待和迎接这个变化。  年轻人又问:中国的农历春节每年对应的阳历都不是一个日子,有的在一月,有的在二月,为什么冬至基本对应着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一、二日呢?  我说,这就是我们祖先聪明的地方,他们其实是“阳历”、“阴历”并用的。所谓“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法,阴历的月份依此而定。而所谓“阳历”,则是观察太阳的运行周期制定的。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察而来的,所以,夏至、冬至才会与阳历同步。这正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对冬至的认识还可以转化为人的养生规则。  古人提倡冬至这天要静坐养生。如果把这个原则扩充到一年的365天,可以说每天都包含一个小小的“冬至”。按照古人的计时方法,每天都有一个阴消阳长及阳衰阴盛的过程,而夜半子时就是一天中阴盛阳衰至极而发生转化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无论是休息还是静坐养生,都会收到不一般的好效果。冬至过后,虽然大自然的滋养会使阳气一天天壮大,但也千万别忘了,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所谓数九寒天。要心中守着那团阳气,存着对未来的期待,在越来越短的黑夜中心态安详。  还是那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实习编辑:万文娟),,.908098.com | ,http://www.908098.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至时节男人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