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发玲远 发表于 2014-1-11 21:30:03

屈原佩兰

作者:马性远 冯仰澄 阮庆祥 朱明水 杨德礼 孙胜利 钱茂竹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伟大诗人。 名平,字原,号灵均,又名正则。楚国人。《史记·屈原列传》称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是他的政治主张遭到旧官僚贵族的激烈反对,而他为之依靠的楚怀王又昏聩无能,忠奸不辨。结果信谗而怒迁于他。到楚顷襄王时,屈原遭到更大不幸,被长期流放于玩湘一带。屈原遭遇穷困,但其志不变,其行更廉,“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他将这种念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多种香花异革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而且将这种比兴手法作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将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一伴,融铸一炉,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己如何滋兰、培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暖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己芳香自洁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掩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以上仅是《离骚》中所举到的几个兰的例子河见屈原是何等爱兰、颂兰,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化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屈原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