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qok 发表于 2014-1-11 22:30:10

石涛的《兰石图》

作者:马性远 冯仰澄 阮庆祥 朱明水 杨德礼 孙胜利 钱茂竹  在清初的画坛中,石涛是最具影响的一位画家。石涛(1642~约1718) ,僧人。本姓朱,名若极,为明藩王朱谦十一世孙,原籍广西,清兵下南京,父在桂林为唐王所杀,时若极仅五岁,长大后为僧,法名原济,又作元济、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早岁为避难,居无定处,云游四方,曾多次游庐山、黄山等名山大川,与当时著名画家作画写生,人称“黄山派”。后住宣城、南京,作客北京,晚年定居扬州。石涛从14岁开始绘画,主攻山水、兰竹,笔意纵恣,脱尽旧窠,名声极盛。他善于体察自然景物,领悟大自然一切生动神态,主张画山水应“脱胎于山川”,要“按尽奇峰打草稿”,亦撷取传统精华,提倡“借古以开今”,又敢于突破陈规陋习,提出“法自我立”、“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于是形成崭新独特的画风,对扬州画派和后代中国画影响很大。  石涛历尽名山大川,熟悉幽兰奇蕙,故长于写兰竹怪石。他写兰深深地寄托了自己的孤独、哀伤又倔强的内心,因此潜台词、画外音十分丰富。其《兰图》诗说:“明月不留人,红颜自衰老。何日归湘溪,与君还旧好。”首句的“明月”,表明自己曾是亡明旧臣。又一画兰诗:“山中丰草绿,忽有清风起。幽兰人不知。品味足高已。”对这里的“清风”表现了诗人怨恨和不予理睬的态度,意在画外、他的一幅《墨笔兰草册页》上题字说得更明自:“兰当无王者香,乃与众芳为侣”。以兰自况,以自嘲口吻表达出亡国的隐痛。他常将自己的兰竹画与宋代文同的竹、郑所南的兰紧紧地联系起来,对兰与竹表现了特别的深情。有一幅《露兰风竹图》,作于庚辰(康熙三十九年即1700年)9月,写露中的兰和风中的竹,虽遭摧残,但劳心不变,劲节不断,依然光风灿然,明媚秀拔,其题画诗把自己(苦瓜和尚)与朱耷(雪个)、文同、郑所南在兰竹画上的苦心孤诣表达无遗。诗日:“雪个西江住上游,苦瓜连岁客扬州。两人踪迹凤颠甚,笔墨居然是胜流。是竹是兰无会处,非竹非兰转不堪。我有藤条三十下,寄打文同郑所南。”石涛水墨兰画的特点是笔墨不多,却淋漓酣畅,画兰叶疏简劲道,画兰花纵恣盛茂。上述题诗“山中丰草绿”的《幽兰图》仅写幽兰一株,兰叶颀长,在风中展姿斜出,仅四五片,却浓淡相向,叶丛中一朵花萼倚叶怒放,画面不作任何陪衬,而幽然卓立之态力透纸背。他的另一名作《兰石图》,画巨石一块,石边幽兰一丛,其叶舒卷自如,纵横错综,两朵兰花,一上一下。似由紫茎中突冒而出,画左题诗;“以此洞见草木性情。”寥寥数笔,苍劲挺秀,达到以少胜多,尺幅千里之效。他在另一幅《兰石图》上题诗说:“磊石几块在,馥馥数枝兰。写得其中意,幽情在笔端。”概括了自己写兰的特色。他的同族、同为亡明遗臣的著名书画家朱聋(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曾有诗题于石涛《疏竹幽兰册页》上:“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册泼云烟。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石涛曾主张画与排宗一样分南北两宗,这里朱耷就借来评价石涛写兰的成就,他在另一文中说:“石尊者(即石涛)画兰,则自成一家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涛的《兰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