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兰
作者:马性远 冯仰澄 阮庆祥 朱明水 杨德礼 孙胜利 钱茂竹 鲁迅从小对花卉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家乡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和绍兴府中学任教时,就阅读了《兰蕙同心录》、《南方草木状》、《释草小记》、《广群芳谱》、《花镜》等书籍。课余时间,他还在家里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卉。他曾根据自己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 鲁迅爱好的花卉很多,而最钟爱的要数兰花了。鲁迅爱兰,有家庭的原因,他家称得上是养兰世家。1933年11月14日,他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租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养过兰花。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鲁迅自小就爱上了兰花。青少年时,他常常约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到城内的府山、塔山、蕺山上去采兰,有时带上干粮,远至城外的会稽山、兰渚山、东湖箬篑山上去采集。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的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游览了禹庙、窆石亭,就去会稽山采兰。山坡上,杂草丛生,荆棘载途。到了山顶,荆棘渐少,悬岩斜出。鲁迅伏瞰之,但见一方面积丈余的巨石上长满了苔藓和杂草,蒙茸如裘,其间杂生着星星点点的小花,五六束成一簇,约有十余簇。“极其近者,皆一叶一华,叶碧而华紫,世称一叶兰;名叶以数,名华以类也。”后来,鲁迅把这次上山的经历,连同是年8月17日他和周建人到舅父家附近的镇塘殿观潮的事,写成《辛亥游录》,刊在 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第一辑上,借署“会稽周建人乔峰”。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的事,周建人同志在晚年仍历历在目,他曾详细回忆道:“老大(指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叶兰’ 洗净阴干,上盆栽种。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城供职。起初,他想把‘一叶兰’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多有不便而未果。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小学任教,平时很少回家料事,一段时间后,‘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辛亥革命不久,鲁迅离开故乡辗转北京、厦门、上海等地工作。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养兰也始终是鲁迅的兴趣爱好。立春时节,每当人们从鲁迅寓所前走过,便有清幽的阵阵兰香扑鼻而来,时淡时浓,时远时近,醉人心肺。80年代初期,叶圣陶老人在观赏了周建人同志的一位绍兴籍工作人员的家养兰花后,曾好奇地发问:“你们绍兴人为什么如此钟爱兰花?当年鲁迅就在庭院种有不少兰草,养得多而且好。” 叶老生前有两个爱好:一是爱喝绍兴老酒;二是爱好兰花。他的两个爱好,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批判旧文学、创建新文学,共同致力于发展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事业中,这两位文坛巨星就缔结了深厚的友谊。30年代初,在上海左翼作家联盟里,他们的交往更密切了。那时,叶老经常来鲁迅家串门,把盏痛饮,欣赏兰花冰清玉洁的身姿,品味兰花无人亦自芳的高洁。据叶老回忆,当年鲁迅曾送与他一盆兰花,还教他如何养护兰花,可是拿回家就是种不好。到了晚年,叶老对与鲁迅这段交往,仍记忆犹新。70年代,周建人主持浙江省政府工作期间,叶老多次来杭州拜会周老。据一位曾在周老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二老除谈论工作上的事情以外,叶老经常谈起两件事:一是绍兴老酒;二是鲁迅采兰、养兰的事。他还多次问及鲁迅曾与他谈起过的家乡的兰事民俗等。70年代末期,叶老喜见我国当代著名的古建筑和园林专家、绍兴人陈从周教授的一幅兰画,曾欣然题诗日: 精挥简笔成佳构,叶瘦花腴崖角斜。 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 20年代末,鲁迅移居上海,在此期间结识了日本兰友小原荣次郎。小原荣次郎在东京开有一家店铺,名叫“京华堂”,经营中国文玩。因钦慕中国兰花,20年代始专事中国兰花的贩卖,曾到过绍兴、杭州、上海、苏州、无锡一带来兰,同著名兰将诸涨富有旧,并两次约请他赴日帮助其设计兰圃,在日本兰界颇有影响,著有《兰华谱》。1931年初春,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左联作家,柔石、殷夫等23位进步青年被捕,鲁迅被迫避居日本人开设的旅馆花园庄。此时,适逢小原荣次朗采兰将归国,对自然和社会具有很强感受力的鲁迅,以友人携兰东归这一情景,感慨万千,借兰抒情,书赠七绝一首。诗去: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诗中托兰咏贤,把兰花的“芳馨”比作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寄情于深山幽谷中的“素心”佳兰。用荆棘榛木丛生的险恶环境,来衬托兰花的高洁、素雅。大文豪写兰,如此真情,如此精到,平时爱兰之深可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