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ocaxg 发表于 2014-1-11 22:30:18

画兰轶事

  画兰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始于南宋的郑所南。明清之际,名家辈出,石涛、郑燮尤长此道。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以此抒发情怀。  二十年前著名书法篆刻家李敬甫先生,从都江堰回家,顺道前来看我。当天中午在我家用餐,酒过三巡,话渐渐多了起来,不经意间,提到了解放前夕他在成都的一段往事--那时,他在成都刻印,无独有偶,画家毕连洲先生也在成都卖画,二人不期而遇,过从甚密。据李先生讲:“毕先生一生的挚爱就是画兰花,用水墨写意。用笔十分讲究,一笔下去,刚柔相济,浓淡自分,出神入化,神采飘逸,韵味无穷。由此、引来许多达官贵人,富贾豪绅,可谓门庭若币,大把大把的银元,哗哗地流入毕先生囊中,连我都看热了,经常给他磨墨牵纸,暗中模仿。”  李先生一席话,听得我如醉如痴,便随口问道:“毕先生是否还健在?”这时李先生正举杯欲饮,听了这话,马上停住手反问道:“怎么?你想见他?我还想见他呐!”说完话,这才美美地抿了一口酒,晃着脑袋,眯起眼睛一笑,语重心长地说;“晚了,晚了!住在雅州的毕先生,早已谢世多年了!”气氛突然变得沉寂而凝重,沉默片刻,李先生用一种低沉的调子仰天念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他说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句子。我想,此时此刻,他正在深情地怀念着他的老友。  饭后和李先生一起品茶,但我心中仍然惦记着画兰这个话题,情不自禁地对他说:“既然当年您多次见过毕先生画兰,何不根据您的记忆表演一下?”李先生不假思索,右手往大腿上一拍,高声说道:“行!行!行!”随即站了起来,做了一个戏剧亮相的动作,口中高声喊道;“拿笔来!”见他这个滑稽的举动,真把我乐坏厂,不禁笑出声来,他问我:“你看过川剧《临江宴》吗?”并没等我回答,又继续说道:“当年关云长赴宴时,口中喊道:‘周定远,拿刀来!’摆的就是这个姿势,你看如何?”逗得我捧腹大笑。与其说是李先生酒后失态,倒不如说是一种真情流露。我见他兴致如此之高,哪敢怠慢,连忙摆好文房四宝,李先生忙着选笔,一抬头见我正往砚中倒墨计,忙对我说:“不行!不行!”弄得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见我那茫然的样子,又摇头晃脑地说了起来:“这绘画,不同于写字,写字一般用墨汁就可以了,但绘画却必需用磨墨,特别是画兰花,那就更讲究了,这墨,要用清水慢慢地磨,所谓墨分五色,只有用磨墨才能画出上佳的效果来。”听李先生这么一说,使我茅塞顿开,大长见识。我立即取出一支胡开文监制的“龙翔凤舞”大墨,这墨长五寸,粗约一寸,上有龙翔风舞的精美浮雕,是一位朋友送我的、平时还舍不得用,今天算是排上用场了。李先生一见,正中下怀,日中连连称好。不大一会功夫,我磨好墨、栽好纸,就等李先生动笔。想不到这时他却不慌不忙地步入院中,面前西方,拜厂三拜、口中念念和问:“毕翁老弟这厢有礼了。”拜毕对我说:“我与毕先生神交一下,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助我一臂之力。”此情此景,令我暗中好笑,但又不敢笑出声来、回到画案前。李先生将笔在清水中润了润,再蘸墨调和,然后提笔对着纸凝神,仿佛是在寻找那久违的感觉,大约过了一分钟时间,但见他突然将笔落于纸上,飞快地舞动起来,犹如风驰电掣,真是笔走龙蛇,变化莫测,他似乎是极力想再现当年毕先生画兰时那种洒脱的风采,这一招一式,果然不同凡响,放逸之气溢于毫端;不到半小时,几幅作品跃然纸上,其笔墨酣畅淋漓、生动传神,使我大开眼界。李先生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口中却说道:“啊呀! 这么多年不画,手生得很了,献丑! 献五!”“李先生过谦了。”我说。他又接着说:“这绘画,特别是写意画,讲究‘遗貌取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通过笔墨情趣来反映画家的内心世界,青藤、八大、石涛无一不是如此,就连齐白先生也说过:‘太似则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当然他这里所说的似与不似,并不是随意涂抹,而是一种含蓄、蕴藉、典雅的表现形式。画兰的学问就更大了,兰为君子之花,与君子打交道,首先要澄心涤垢,心胸旷达,并且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如诗、文、书法),方能涉足此道,不然徒劳无益。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要‘师造化’,向大自然学习,这叫‘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只有一步上步地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继承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否则难脱俗气。古人说‘十年画竹,百年画兰’谈何容易!这廖寥的几笔兰叶,要想把它撇得风韵飘然,如霞裾月偑,翩翩起舞,无一点尘俗气,就足以使你的青丝变成白发。”想不到李先生不但印刻得好,字写得好,而且画也如此精妙,对绘画的理法,也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实在令人钦佩。  自从我和李先生的那次聚会之后,便激起了我画兰的兴趣,我画的第一张处女作《芝兰图》,至今仍挂在我的堂上,尽管显得很粗俗,二十年了,我还是舍不得把它取下来。我在这幅画上题的是庄子的一段话:“芝兰生于森林,不因无人而不芬;君子修道立德,不因贫困而改节。”以物寄情,这是兰文化深邃的内涵,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古人那种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豁达心境,而且对我们的观念,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按我肤浅的理解,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段话的真谛是:真诚做人,执着追求,平稳心态,淡泊名利。                  地址:四川崇州市街子镇真武街3号                  电话:028-82294412                  邮编:6112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画兰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