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qwer2 发表于 2014-1-11 22:30:20

论艺兰

考古工作者在余姚河姆渡古文明的挖掘中,惊奇地发现:在当时的日用陶器上画有箬兰的倩影。[编者按:此说尚有争议。]这说明兰已融入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尽管有人否认这个观点,但先民们在当时开始莳弄花草的现实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的车轮,您悠的转过了5000年之后的盛唐文明,却给兰花文化注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如《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张九龄的《感遇》就是咏兰的。最值得欣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芳兰》:“春晖开紫花,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可见富丽堂皇的皇室也为淡泊清雅的兰花留下了一席之地。更有意思的是宋时方岳的《卖兰》,诗曰:“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却见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人城来。”寥寥数语,便将樵夫在砍柴时顺手所采的兰花,扎在柴担上,带入城中赁兰的场景,勾画得栩栩如生。充分说明了唐宋时,兰花获得了上至皇室贵冑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兰花文化”已有相当蓬勃的发展了。          种兰和艺兰 人们习惯称种兰人为艺兰者,我认为二者是有差别的:种兰是“必然王国”而艺兰则是“自由王国”,所以这是两种境界,两个层次的概念。自从兰的价值凸现了以后,也就自然衍生了采兰、种兰、卖兰一族。如三四十年代,浙江宁绍一带的大户人家在每年兰花盛开的三月,都要摆会。谁家摆出的兰花多、品种名贵、养得好,就有面子,因而许多富商巨贾、官宦士绅不惜重金,四处求购名兰秀蕙。有的种兰人因此发了大财,置下产业。这就更刺激了他们采兰、种兰的积极性。在长期采兰的过程中,他们熟悉了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将野生兰驯养成功,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莳养形式。但他们种兰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只是父子师徒相传,甚至密不示人,所以他们只能称为“种兰人”。而“艺兰者”是种兰人中的智者,他们不只为牟利而种兰,他们更是爱兰者,不仅欣赏兰花,还为兰花的推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艺兰者”在种兰一族出现后不久便应运而生了。这可从唐代高僧婺人贯休的诗作中得到印证:“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即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诗中“种兰清溪东”句,说明此叟是个种兰人,但很明显,他种兰已不单单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贯休用蝇头小字作的注:“陈处土有《种兰篇》……这是一篇中国最早的植兰专著,可惜失传了。”能用文字的形式将种兰经验写下来,广为传播,这便是智者之举。种兰人中的智者凤毛鳞角,因而“陈处士”无愧为中国最早的艺兰者。 关文昌和朱和兴在《兰蕙宝鉴》中提到:清人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提出了“瓣型学”,许乃和的《兰蕙同心录》则是中国首部用墨线勾画的兰花花型图谱。余杭人吴恩元所著的《兰蕙小史》是第一部印有一百多种兰花照片的书。这些著作对兰蕙鉴赏的性状的描绘、手法及品种的称谓,一直被后人所延用,而且还影响到境外。这一些都是普通的种兰人力不能及的。这便是“种兰”和“艺兰”的不同之处。          心艺和口艺 朱总司令酷爱兰花,是人所共知的。无论在“反袁护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都没有放弃对兰花的热爱。他选育的井冈山“铁线兰”于1962年赠给无锡兰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战斗之频繁、生活之艰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却处乱不惊,依然利用战斗间隙,将井冈山的野生兰花生长地点牢记在心,三十年后,当他上井冈山视察工作时,还利用空余时间,亲自将这些野兰花移到瓦盆栽种。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却将不起眼的兰草记挂在心,时刻不忘,这是为什么?答案可以从朱老总的一首诗中去找:“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素装原国色,清芬谁得胜兰花。”我不知此诗作于何年,但以诗言志是永恒的。  历史上名人咏兰的很多,但他们咏兰的境界是无法和朱总司令这首诗相比拟的。孔子咏兰,万世不朽,但也不能否认他的“与众草为伍”的感叹,大有怀才不遇的失意和周游列国屡遭冷落的激愤。朱总司令边战斗边艺兰,他在诗中把蒋家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比作“冻士”把自已喻为要为解冻这个伟大国家、伟大民族队伍中的一个战士。要把“芳蕊迎春”的新中国建设成为在世界之林中“清芬谁能胜兰花”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他在艺兰中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的革命意志。兰“纵使无人见欣赏,也是得地自含芳”的优秀品格,已溶入了他的整个身心。朱总司令在“用心艺兰”,这是艺兰的最高境界。 全国解放后,百废待兴,朱老总在百忙之中仍关心着艺兰事业。他和绍兴的艺兰高手诸涨富喜结兰友,并请诸涨富解决“南兰北养,南花北开”的难题。在朱老总精神感召下,诸涨富在北京日夜操劳,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认真总结,最后用“八分盆”保湿法攻克了这道难题,在我国艺兰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在认识朱老总前,他只不过是一个靠种兰谋生的种兰人,在和朱老总结成兰友后,在朱老总的关怀、引导下,将一门心思用在攻克“南兰北养,南花北开”的难题上,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个令广大兰友敬慕的“心艺者”。 所谓“口艺”,即口是而心非也。譬如有的兰友,连做梦都想得到好兰花,可当有人用科学的新方法培育出好兰花时,却斥之为“工艺花”,嗤之以鼻。殊不知用“工艺法”育兰,古已有之,先辈沈老渊如先生在其著作中就提到:用“手术法”挑开“搭口”,使桂元梅开得端正,花瓣平整。用“干开”防止荣祥梅花瓣起皱。用“阴开法”使汤梅花色偏绿等等。科学发展到二十世纪,如有一天有人在人造卫星上用“诱导法”培育出“特大、特香、特艳”的瓣型兰蕙,摆在你的面前,难道你也斥之为“太空花”而不屑一顾?这岂不是“叶公好龙”,真乃可笑。 还有的兰友,家藏珍品,却不好好莳养,成天价的在外面吹嘘,大谈特谈其艺兰经,勾起大家的学习参观之心。可赴其家一看,珍品养得焦头烂额,下山新种香消玉殒,真乃可惜!浮躁,是艺兰之大忌。“潜心读书,静心养兰。”这是有成就兰家共同的养兰心得。 更有的兰友,道貌岸然,讲起来满口的兰风兰德,写起来洋洋洒洒,也能引人入胜,小有名气,可做起事来,却叫人不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爱兰养兰的人越来越多,走街穿巷的兰贩子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批人手上的兰十有九是假的。可是有人竟和他们勾结作圈,利用初学养兰者的无知和对他的信任,诱导他们上钩。兰是要开花的,“花开之时,名裂之日。”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的了。用自己辛苦努力撑起的半世英名,毁于一点蝇头小利,结果为广大兰友所唾弃,真乃可叹! 没有种兰人,就没有今天的艺兰者。“种兰”是“艺兰”的基础。没有“心艺”,“兰艺”就不会升华提高和发展。而“口艺”则是艺兰的大敌。我们要教育引导夸夸其谈的“口艺”者,使其务实。对那些作圈糊弄制假贩假骗人钱财的不法之徒,则应打击之,对个别触犯刑律者,要绳之以法。他们的存在是对兰艺的亵读。 可以告慰朱老总的是,兰花--这一昔日王树堂前燕,已经飞人寻常百姓家了。全省各地市都已建起了兰花协会,继大理全国莲瓣兰样品园命名挂牌后,全国春兰样品园也在我省绍兴命名挂牌,省级春兰样品园也在余姚命名挂牌。兰--已从单纯的美化居室,美化环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若无春风吹,香气为谁发?国兰,这朵世界百花园中的奇葩,必将乘上这股改革开放的盛世之风,扶摇羊角。(浙江 周兆丰) 地址:浙江衢州市当典弄10号楼西单元一302 邮编:3240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