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杂谈二题
浇水三年功 浇水三年功是养兰名言,无可厚非。古人养兰以土为植料,浇水是管理工作中最难学到的基本功,历来为兰界重视。浇水难难在盆土干湿看不见摸不着,全凭经验来控制,经验来源于实践,实践又非一朝一夕能得到真知。要正确地把握浇水要领,古人的经验非下三年苦功不可。 如今植料不断更新,传统的浇水方法随之改变,如水培兰花不用浇水。我国地域广阔,科学养兰又刚刚起步,广大的山区,农村,小城镇仍以土为植料,用传统方法养兰,浇水难正困扰着他们。再说颗粒植料的浇水也不见得万无一失可万事大吉了,笔者用颗粒植料养兰,并没有把根养好,也没有把甲养好,把握颗粒植料浇水分寸仍不是一件易事。刘君透明兰盆,邓君玻片兰盆颇有创见,建议厂家试产,以解兰友燃眉之急。 寓意型养兰 自古以来养兰只有情趣型和经营型二种。情趣型是养兰中主体,经营型依附情趣型而存在,没有情趣型就没有经营型。千百年来,情趣型养兰经久不衰是取决于兰花的色、香、姿、韵,刘君“唯兰可寄余生”,一言道破了千古兰痴之谜。兰花收藏型为数不多,老蜂巧典故是其中一例。上海青浦某姓收藏着老蜂巧,苏州金姓欲购不成,便嘱贼偷出。案发后双方行贿,逐步上诉未获胜负,最后告到康熙皇帝那里,巧遇蜂来,命名蜂巧。至今传为佳话。无锡沈渊如嗜兰成癖,设有兰花收藏密室,谢绝参观。大凡兰花收藏者皆为兰花爱好者,实际上收藏型还是情趣型,世上哪有不爱兰花的兰花收藏者。 有寓意型养兰说法,不为情趣而寓情愫于兰,以兰花的崇高品质激励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孔子说过颂扬兰花的话,自己不养兰,不属此例。越王勾践种兰清山,楚人屈原滋兰九畹,都以寓意型代表出现在兰事笑谈中。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在清山种兰,当时正值卧薪尝胆、立志报仇时刻,哪来这份闲情逸致?勾践的励精图治精神与兰花的纯真无邪情操又如何融洽在一起?勾践种兰于渚山,同时种菜于稷山,种葛于葛山(用葛纤维织布),都是为了向吴国进贡以求吴王欢心。《绝越书》对勾践的记载,一说在会精山种兰草,一说在兰清种田。古时的兰草即今时的泽兰、佩兰,是一种有芳香的药材。勾践将药材、葛布进贡吴王当在情理之中。 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句,滋、树均是种植意思,一畹12亩(一说30亩),九畹、百亩并非实数,泛指很多。吴应祥《中国兰花》前言中说:“在我国宋代以前,古人所谓兰、惠都不是本书中所指的兰蕙,兰是菊科的植物,而蕙是唇形科的植物”。古人所说的兰蕙与今人所说的兰蕙风马牛不相及,屈原所种兰蕙自然不是兰属植物。屈原被楚王流放以后,自食其力,手拮据,种植泽兰、佩兰药材以维持生活,也是可信的。 超脱世俗的寓意型养兰不存在,上古时期的咏兰诗也值得重新考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