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tmb 发表于 2014-1-11 22:31:49

“绝兰碑”下兰未绝

  人们一向认为山西是没有兰花的,其实在阳城不仅有兰花,而且还有一座专为兰花立的碑,有一段关于兰花的传说。  在阳城县境内的蟒河自然保护风景区,有一座小庙,庙内的大殿中竖立着一块“绝兰碑”,碑文记载时间为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1年)。碑文记载如下:望蟒河地虽名河,其实皆山焉。出谷之中,旧多兰草,先世每于口口口时进献,邑侯亦献芹意也。乃始而自献,后则差微相沿既久,为害难言。今春本地牌头小甲,据实呈禀我慈秦太老爷,始知根苗尽绝,钧渝宽免,居民感戴宏恩,因勒诸石。 邑侯秦太老爷宽免绝草碑 望蟒河台社居民同勒 嘉庆十五年三月谷旦 立 何谓绝兰碑?为何而立?究其原因,还须从头说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嘉庆年间,阳城县新上任一位知县,名叫唐维锡,此人一上任,就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横征暴敛,贪赃枉法,使得百姓对新来的县官非常痛恨。然而当地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为他出谋划策,说本地山中有一种兰草,妇女如遇难产时,闻其香味,可起到催产的作用,要是老爷拿来献给皇上,何愁老爷您不步步高升?唐知县一听,正合心意,即令人前往采挖,送往京城敬献皇上。唐知县因年年敬献兰草有功,于嘉庆十一年升任知府。山寻找兰草。进得山中,见到由于兰草生长的地方险峻,每年都有因采兰而摔死人的事发生,山里的许多家庭由于挖兰草积劳成疾,荒芜了田地,过着无衣无食,靠野菜充饥的日子,逃荒要饭流离失所。 返回县衙,奏知县的心情更加沉重,冥思苦想,苦无良策。写奏折劝阻敬献兰草,只因官小职微无济于事,皇上年年追要兰草,百姓又无力敬献,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秦知县决定为了百姓疾苦,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向皇帝写了本地兰花已绝的奏折。从此,当地的百姓总算彻底免除了年年进贡兰草的苦差,无不拍手称颂。为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父母官,百姓自发地为他立石记之,取名--“绝兰碑”。 绝兰碑下的兰花并未灭绝,如今的“绝兰碑”似乎在提醒我们山西的兰友,好好珍惜我们的兰草,让兰草造福世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绝兰碑”下兰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