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后方佳怡 发表于 2014-1-11 21:32:07

关于“鱼魫兰”的几点争议

“鱼魫兰”乃建兰铭品。有关“鱼魫兰”的记述始于宋代赵时庚《金漳兰谱)}。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金漳兰谱》对“鱼魫兰”特征的描述过于简单,致使各人对“鱼魫兰”特征的理解迥异,造成众说纷纭,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大有使人产生“鱼魫之争何时了”之感。在这场争论中,以兰界泰斗吴应样教授为代表的认为古代鱼魫兰已经失传,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鱼魫兰没有失传,仍散养于民间。“鱼魫兰”是否已经失传这一论争,孰是孰非,看来目前尚难定论需假以时日,有待事态的发展。 对“鱼魫兰”特征的争论焦点,比较集中于对《金漳兰谱》中“采而沉入水中无影可指”这一描述的理解。尽管有些文章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采而沉入水中无影可指”进行论证及推测,但总难能令人信服。笔者愚见,所谓“入水无影可指”,不外是说明花片晶莹雪白透明。九十年代初,笔者也赶时髦,引种了“永福鱼魫”、“粤北鱼魫”、“长汀鱼魫”。上述这些“鱼魫经多年开花观察,其花片也只不过比其他素心建兰的花片略为白一点,透明一点,有的还不如其他某些花朵较白的传统素心建兰。像这样的“鱼魫’,能说是古代鱼魫兰的子孙后代吗?笔者也非常关注兰花刊物上刊发的“鱼魫兰”彩照,仅就晶莹雪白透明这一点,也总不尽如人意。 争论焦点之二,乃为对《金漳兰谱》中所述“十二萼”的理解。有人把“萼”字理解为“萼片”,“十二萼”即花为四朵。也有人把“萼”字理解为“朵”,“十二萼”即花为十二朵。于是,就有人把是否“花开四朵”或“花开十二朵”这一特征作为鉴别鱼魫兰“正宗”与否的依据之一,这是有失偏颇的。大凡一个品种的特征有其多样性,鉴别一个品种应从多方面的特征看,不能只抓住特征群中的某一特征。再者,兰花开花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一般而言,兰花开花朵数的增减,是与植株的壮弱、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水分的多寡、肥类的运用等诸多因素有关。传统素心建兰“龙岩十八开”是以其“花可开出十八朵”而得名,然而实际中却又很难能看到“龙岩十八开” 年年开花都是“花开十八朵”。素心建兰“十六罗汉”、“十三太保”也是因其可开出“十六朵花”、“十三朵花”而得名,可现实中却也很少能看到“十六罗汉” 开出十六朵花,“十三太保”开出十三朵花。 鱼魫“正宗”之争,乃为争论焦点之三。持有“鱼魫兰”者,张三说他的“鱼魫”属“正宗”,李四说他的“鱼魫”才算“正品”,一时间,弄得“正宗鱼魫”满天飞。更有甚者,一些兰骗子为经济利益所驱使,混水摸鱼,鱼目混珠,竟以普通的素心建兰冒充“鱼魫兰”高价出售,骗人钱财。笔者很赞同《中国兰花》主编刘清源教授的说法:“究竟哪一种鱼魫为正宗的鱼魫,我想很难由谁来断定,这个问题有待事态的发展,或定下一种,或各种并称,在各种鱼魫的前头加上冠词,以之区别”。 “鱼魫兰”原产地究为何方,也成为争论的焦点。综观兰花杂志上刊发的有关文章看,有说鱼魫兰“原产地在福建龙岩金湾一带”,有说“主产地是福建永福”,有说“推测原产福建长汀”,还有说“原产地在闽西古田和蛟洋”等等,不一而足。一个兰花新品种的首次出现,一般应是在某一地区被发现。这个地方就应算作该新品种的原产地,而尔后在其他地区发现了类似之品,这些地区一般不能算作原产地。“鱼魫兰”的原产地亦然,只能是一个地区,而不能是多个地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鱼魫兰”的几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