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 发表于 2014-1-13 09:37:30

好故事赢世界

通常,以亲情为主题的小说都是摆明要以美好、温暖、圆满的结局去触动读者:做一个可靠、干劲十足的男人,娶一个美丽、温柔贤惠的妻子,养育了一个聪明、独立、青出于蓝的儿子。临终时,以自己独特的死亡方式让大家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这种典型的好莱坞“触动模式”已非常陈旧了,除非以花样翻新的后现代技巧借用它。《大鱼》就是这样一本后现代寓言小说,还带着一点不是那么清楚的黑色幽默。这个黑色幽默被善于拍摄哥特风格惊悚电影的导演提姆伯顿准确地捕捉到,并大大地扩充了。

作者丹尼尔华莱士(1959—)生于美国亚拉巴马伯明翰,年轻时因不愿接受父亲给他安排的工作,跑去日本名古屋工作两年,回国后在北卡罗莱那州教堂山小镇的一个书店里设计插画和名信片。他在《大鱼》之前所写的五本小说均遭退稿,《大鱼》使他一举成名,之后更因被蒂姆伯顿拍成电影而变得举世皆知。他说:“我所写的是那种有人乐意读的小说,而不是自己想写的那种小说,这也是我写作《大鱼》时头脑里冒出的念头,也是它为何成为我人生的一次突破。”



小说由主角“复述”老爸爱德华布龙曾经向别人津津乐道的个人成长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离奇又自圆其说。爱德华布龙的成功、好运气、好故事源源不断,好故事又赢来新的成功、好运气、更好的故事。所有人都喜欢爱德华布龙,除了这个想要还原真相的复述者,不知从哪一天起,他对真相热爱战胜了老爸对他的爱。为什么呢,也许是他老爸的生活太成功,使他的生活倍感压力?这本小说里并没有这样说。

爱德华布龙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积极、乐观、勤劳肯干,而且因为他从不默默地做,做完了还要向别人“吹牛”——推销自己。没有人真正地相信他,但大家都喜欢他的谎言和撒谎的方式。而且到最后,人们已不关心他故事的真假,只求分享他善良、勤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某些方面说,他更真诚一些,他讲那些骗人的故事从无恶意,除了他的情敌之外,没人会因此失去什么。

爱德华布龙的故事里有恶狗、幽灵小镇、有玻璃眼珠的巫婆、仙女、巨人、双头女人、大鱼,这些确实很离奇,但到底是在哪个层面上不可信呢?这很难判断,恶狗事件可能是真的,但狗可能没有这么恶;幽灵小镇也是存在的,但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小镇;巫婆、仙女、巨人也都是存在的,只是被夸张的怪人。如果抛开那些夸张的地方,爱德华布龙仍然是积极、乐观的人,一个好父亲,尽管有时很不正经。

其实在这本赞美亲情的小说里,这对父子之间的亲情被描写得很不正经,而且这个“不正经”恰恰塑造出小说特有的黑色幽默。在自己的病床前,爱德华布龙对担心自己的儿子说:“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然后开始讲自己拥有透视未来的超能力(电影里改成爱德华布龙通过巫婆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结局)故事:
有一次,他梦到姨妈的死,第二天姨妈死掉了;又有一次,他梦到一个叫格兰普斯的人死了,第二天,格兰普斯死掉了;第三次,他梦到自己亲生父亲死了,他父亲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吓坏了,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躲了起来,回到家心力憔悴,“老天爷啊”他对妻子说“这是我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他妻子说:你以为只有你倒霉吗?送牛奶地今天摔死在门廊上了!”这就是爱德华布龙给陪在床前的儿子所讲的故事,使他儿子听了心里五味杂陈,摔门而去。

但爱德华布龙一直赢到最后,赢得听众,赢得巨人,赢得妻子,赢得事业,最后重新赢回儿子的爱,他还战胜了沉闷、乏味的死亡,变成一条“大鱼”消失在水中。《大鱼》的可读性是无庸置疑的,它把古往今来故事里最美好的主题,“爱、忠贞、善良、智慧、毅力、美妙的谎言”都表现得圆满且生机勃勃,而且又以隐喻、夸张、变形等等手法使它们“柔韧绵软、香甜可口”。

中国读者大多是先看了由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再读到这本小说的,蒂姆伯顿所拍的同名电影里用两个演员分别扮演爱德华布龙的青年和老年,青年布龙由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他演活了一个积极、乐观、善良的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但最奇妙的还是演老年布龙的阿尔伯特芬尼有一副好嗓子。他的声音始终带有一种低沉、平稳、庄重、温暖人心的力量,像一只被潮水推到岸边上的漂流瓶,沙沙作响地等待着能被理想激发的心。

实际上使叙事者感到幸福的并不是那些乐观的故事,而是他耳边一直有个与他分享成功、快乐、幸福的好声音,当他终于意识到时,却不得不失去了它。书里的儿子写父亲的故事,丹尼尔华莱士又写了这个儿子的故事,他们赢得各自的世界,各得其所。(《大鱼》书评/NULLA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故事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