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格格 发表于 2014-1-13 09:37:30

别样的自然

我们总是急不可耐地表达说我们热爱大自然,迄今为止我还从未听谁说过他不爱自然,而大自然也在诸多作家笔下被描述得摇曳多姿,人们,特别是在大都市里忙于生活的人,总是希望在一周紧张的工作之余,抽时间去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有可能会隐于大山之中,过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甚至大家都知晓的,终南山的七千隐士的事情,我想世上得到赞美最多的,除了神,就是自然了吧。
但这部书却在开头几页就交代了对大自然的不信任,17页里所提到的:“不喜欢丛林。”“令人难以忍受”,“树总是让他觉得紧张。”但是是什么使大自然不可爱了呢?难道不是人性与人的参与?大自然本来在神的眷顾下自生自灭,但它里面除了产生物质的撒旦――蛇,又被贪婪的人心(撒旦的精神形式)所掠夺,就正如大自然与人的心灵亦有着正面的关系一样:“她与这里的风景、这里的草原和天空心有灵犀。”然而这本书却不会就人与自然的问题进行理论的演绎,而是展开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我对前面未进入进题的大篇铺陈充满了耐心,以为会出现什么难以想像的人性,但篇幅进行到一半,却没有任何简介中所描述的扑朔迷离,反而让我体验到人性的温暖与优雅。我期待着,想,会不会和真正的现实比起来,这里的环境还算温柔敦厚了?文章缓缓慢慢地叙述着,不厌其烦地描述各种细节,这反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本书一开始就有西方不少伟大的作品里特别是俄罗斯小说里所呈现的个人那种崇高的忏悔,不知道是否与基督教文化有关,如果是中国人,做错事了就错了,良心并不会有太多的痛与影响,而我们熟知的《复活》里列赫留多夫却因为年轻时的一件错事悔恨终身,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本书女主角也有这种心理特征,为了一件事终身抱愧,甚至为此改换职业。仍然怀着好奇心往下看,越来越确定封面的那些话是错的,这里面明明描写的不是“可怕险恶”的人性,明明是很让人乐观的人性,比如这句话(还是出现在小说一半的地方):“如果不是遇到了伯温德尔夫妇,她也许会忘了什么是倾倒,什么是对原则和绝顶聪明的头脑的崇拜。”从这句话我判定那些评判这部小说的人没有仔细读,且未读懂。然而再往后看,我就知道了“凶险”的真正含义,那指的是大自然野性的一面,毒蛇恶虫,随时会要了人命,而与之相对,人性在这里却变得简单了,也许越是凶险的环境人性越加简化吧,人们有着原始的友善与高超的求生技巧,或许这正是这里不谋而得的女性生殖期极大延长的原因吧,这或许就是他们对恶劣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上帝赐予他们智慧与勇敢的嘉奖。而来自文明世界的医生,能否取到真经呢?还是说必须来这里才能得此嘉果?
同样是描写湖区或沼泽地,我刚译过的《瓦尔登湖》就让人愉悦得多了,梭罗将湖描写得像个伊典园,然而他醉翁之意着重在开导人们的价值观与思想上,所以拿湖当了个借鉴。而这里的大自然却没有这么温和美好。但是《瓦尔登湖》里对好多世俗的人则是否定的,否定他们的生活方式,觉得他们舍本逐末。而此书涉及到却是一系列高尚的人,甚至某医师对他父亲的描述也分外感人:“他终其一生待在一个小店的后堂里,除了在布匹间穿针走线外,什么也不懂。他这么做全是为了送我和兄弟们去上大学,这样我人就不必做裁缝,有朝一日能对人说‘不’。”这大约是因为梭罗本人是人文倾向的,并非用科学视野来考察大自然,而本书却极力赞颂了几位为科学奋不顾身的伟大科学家,赞扬他们的魅力,同样神奇而浪漫,仿佛娱乐界名星一样地被人追随。总之,这本书某种意义上也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里。(《失落的秘境》书评/思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样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