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buliyut 发表于 2014-1-13 09:37:32

情感、知识与对人类深切的同情

在自传第一部的开头,罗素用优美的语言表述了他人生的三大passions: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类痛苦的深切同情。这三大热情,影响和主导了罗素的一生。

第一部主要讲的是罗素青少年时期,与Alys漫长的恋爱和婚姻,他们最后的分裂和他非婚姻感情的开始。第二部是他跟Alys分居到与第三任妻子的婚姻结束。可以看到,罗素慢慢从对爱情的关注,转移到对知识和理智的追求上,最后投入到对人类社会的关注上。

罗素出生在贵族家庭里,父母早逝,他主要由祖母Lady Russell教育成人。虽然Lady Russell充满贵族的骄傲和偏见,但是她对文学和政治的观念和修养,无疑是对罗素有积极的影响。

罗素很坦然说出,在成年之际,他突然充满对性的向往,开始手淫,直到他堕入爱河。

Alys是他的初恋,比他大五岁,独立、美丽、有思想。对Alys的渴求,某种程度反映罗素对缺失的母爱的渴望。乃至意识到两人的分歧时,罗素依然以Alys的选择和爱好作为生活的主导。Alys无疑扮演着姐姐、爱人和母亲的角色,将罗素的才华引导出来,同时给予他生活的安宁。

但是分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明显。罗素后来说,他对Alys家人,特别是Alys的母亲的厌恶,不经意地转移到Alys身上。Alys的母亲是他遇到过的最恶心冷酷的人。她对待丈夫的方式让人发指,而且教育孩子藐视男人和厌恶性(她的儿子由此成为同性恋,女儿Alys一度不愿有性行为),做是一套,说是一套。我觉得他们的分歧还在于罗素渴望生育,而Alys不愿生育。渴望孩子和渴望自己的情感被理解,也许(或不仅仅是)他们情感破裂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个人生活的安宁。罗素有一个时刻,看到Mrs. Whitehead由于疼痛而滚床,内心感到对人类痛苦的认识,一刹那,他似乎理解了所有人心底的孤独和无可避免的痛苦。这种神秘的体验,由于战争,使到他的关注逐渐转移到政治上,同时彻底离开Alys。

之后他爱上不同的女人,先是Ottoline,再是Helen,然后是Colette。

Ottoline是响彻社交界的名媛和贵妇人。她并不是特别美丽,长着一张长长的马脸,可是她热心,且能撩拨男人的情绪。她有很多情人,丈夫与她维持朋友一般的关系,丈夫知道她的情人,也不加阻止,两人各有各快活。她并不愿意为了罗素放弃她现有的生活,她喜欢罗素,更多是在他能够给予她情感上的兴奋,而非肉体的满足。意识到O对自己的爱并不深,罗素好几次要离开,每次离开勾起O留住罗素的欲望,两人的关系欲断不断。

期间,罗素欲与Helen发展恋爱关系,可是也由于他跟O的关系而不了了之。Helen到英国,寄居在O的家里,同时得O的帮助认识文学界的人。想想,H住在O家里,而O跟罗素是情人,罗素与H又是情人,这是多么纠结的关系。O暗示罗素可以与别的女人有性关系,以保持他们之间轻松的关系,而罗素认为这样也可行,H于是成为一个无谓的棋子。这样的关系当然不能维持,最后以H离开,罗素认识新情人Colette结束。

与Colette的关系是建立在对战争的盟友般的友谊上。Colette美丽动人,是出色的演员。两人反战,宣扬和平,在战争时期两人心灵得到共鸣。可是Colettle跟O一样,也无意离开丈夫和其他情人,随着战争到了尾声,两人关系也淡了下来。

这时候,罗素遇到Dora,在一次旅行中知道,Dora希望结婚生子。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女人愿意生孩子,也许这样多多少少撩动了罗素的心?两人后来去了中国和日本访学,在中国Dora发现怀孕,同时罗素与Alys的离婚终于办下来了。两人回到英国,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孩子,Kate和John。

罗素并没有详细交代为什么他们会离婚,就简单跳到跟第三任妻子Peter和他们的孩子Conrad在美国的艰难生活。在美国教学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人和三个孩子不得不留在美国。要养育三个孩子,罗素的财政一度紧张,但最后还是挨过去。自传就在回到英国后结束,没有说第四任妻子的事情了。(不过在罗素书信集中,我可以看到自传没有提到的东西。当然也包括跟第四任妻子的事情了)

罗素人生的前半段渴求取得一些成就,为人类知识添上一块拼图。战争使他对人生和人性产生不惑和迷茫,以至于他将精力投入到政治、社会以及哲学上。所以他的身份多了几道光环:数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运动推动者、思想家等等。他最畅销和最让人知晓的作品,不是花了9年写成的《数学原理》,而是《哲学的历史》和《幸福之路》。

他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他借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作品打着作者的印记,但我觉得并不属于作者的偏见。我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上,看到罗素思想的轨迹,包括他的迷茫和探索。

名人的传记我看了不少,不得不说,罗素的自传足够坦诚和真挚。他并不隐瞒自己的弱点和残忍,还有他矛盾的观念和失败。他肯定地表述自己坚信的东西,同时也坦诚自己无法解决的东西(例如著名的罗素迷阵)。他的坦诚还在于,他敢于挑战权威和师长,不同意就坚决不同意,并不因人情而动摇。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原因之一。(《The Autobiography of Bertrand Russell Vol.2 1914-1944》书评/小黄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感、知识与对人类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