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爱世人,是种单恋
《文学回忆录》上册看完了,赞一下,这套书做的真不错,无论是装帧还是纸质,都与内容相得益彰。如果不是前言中『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内容奉命删除』,几乎可算完美。可惜没有整块的时间看下册。整本书出来前,在《一个》上看到最后一节课木心的『自吹自擂』,我颇不以为然,还吐槽了几句,看完上册就收声了,我有什么资格评价?木心在书里说,中国很多所谓艺术家喜欢说,喜欢论,他们还是看的少,看得多了就会沉默。这是他讲到《莎士比亚》时说的。我看了,为之前自己的吐槽感到羞愧。
难怪陈丹青说中国没人理解木心,难怪木心在课堂上一再说,这个时代不会有人理解他的价值。这是在陈述事实。
木心是种终生与艺术为友的人,一生为艺术,不是说说而已,几十年,真的做到了,你看他讲文学史的气魄,提到的作品,几乎都烂熟于心,还没见过读书研究文学这么深入和广泛的人,他的时间,他的生命,真的都在这上面了,光是读完这些书,已经要不少时间,更无需说《圣经.旧约》读过100遍以上,莎士比亚读过四十遍以上。在中国无缘无故蒙难劳改坐牢近十年。
草草看市面上对他的评价,对这本书的评论,可谓肤浅,正如木心所说--都是误解。这也不难理解,有多少人的阅读量和阅历可以读懂这套书呢?
上册,我『结结巴巴』的看完了,他讲到的作家作品,有些是我完全没有涉猎,有些我烂熟的(即:读过几十遍那种),大部分是读过、知道而已。所以这本书可以再读,可以不断的翻出来读读。之前读阿城的《闲话闲说》里有一篇极长的讲中国文学源流关系的文章,其核心应该是引自木心(陈丹青说笔记出版前,只借给阿城看过),阿城喜欢用的『元气淋漓』,不知道是否也出自木心的课堂。
举个例子说说,木心讲《圣经》,用一段话就概括了《新约》和《旧约》而且概括的很精当--这种事儿,只有读过上百遍的人才干的出来。他是按文学作品讲圣经的,他说耶稣爱世人,是种单恋,世人不理解他,只能拿他当神,只能做门徒,不能做朋友,耶稣死时候是很寂寞的,因为没有朋友。木心说他理解耶稣。
他举了《圣经》里的神迹例子,耶稣行于海面;耶稣分五饼二鱼给几千人吃,居然够几千人吃。
他说耶稣是在做比喻,行于海面说的是信心让不可能变可能,行于海面只是代表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五饼二鱼,指的是精神,是艺术,一个艺术作品,的确可以作为全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世人不解,当作神迹传下来。
如果有人这么说服我信基督,我想我不会抵触。我想那么多科学家艺术家是基督徒,可能就是他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圣经中种种的不可能。
看完这个章节,和一个基督徒朋友谈,因为我知道他大部分读书时间都是在读圣经和解释圣经的书,我问他,有没有看过这么解的?
他说,没有,我们认为新约旧约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是事实。
那怎么理解行于海上?五饼二鱼真的够几千人吃?
他说,你不能用人世的物理定律解释神的行为,神是造物主,什么都做得到。
好吧,我心想,这就是原教旨主义吧。
木心说圣经是极好的诗,因为简单直接率真,他说自己偶尔写出一两句圣经式的句子,就会开心一整天。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儿童圣经》(彩图版),之前也试过很多次要通读一下手边那本和合本。一直没有完成,但大概的框架已经知道的七七八八。木心讲圣经这一章,等我读完圣经再回头看,肯定还有收获。
读完这本书,更加明白断章取义害死人,《一个》上摘出最后一课的记录,读来未免觉得此人狂妄至极,自高身价,有了前面的诸章才明白这么说话的人有多少底气。
前言中说,学费是每人收十块美金,夫妇算一份儿,这种收费绝对只是象征意义,有这样的课上,有这样一群同学,真是人生宝贵财富,这些讲座没有留下影像或者声音记录,实在遗憾。陈丹青真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如果我去听课,未必可以记得这么详细的笔记,并且坚持记这么多年。(《文学回忆录(全2册)》书评/林愈静-顾家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