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bh 发表于 2014-1-13 09:37:44

那就继续折腾去吧

首先我对作者感兴趣的是他的身份,是一名新兴市场的投资者。这也就使得作者更加关注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东欧等国家。这本书涉及到了作者在这些国家的所见所闻,当然更多是他从一名投资者的角度对这些新兴市场进行解读。也许我们能够借助他的视角,他所提供的论据来了解这些国家的经济现状,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有了自己做出判断的一份依据。
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自然是中国。有关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作者都略微提到过,人口红利、高达200%以上的负债(如果算上影子银行的话)、两级贫富差距、通胀等,但我以为作者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起作用的不是政治体制,而是体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该政治体制的领导人是否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要素。”中国的改革可谓名副其实地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太懂得市场经济,谁也不知道市场是如何有效配置的。小岗村的事迹,用科斯的话来说就是边缘的改变,而这种改变逐渐形成好的效应,得到高层的默许,最终成为合法的变革,全国效仿。我想,封闭了近40年的中国谁懂不懂市场经济不重要,重要的是放手放权,勇于尝试,秩序的推进本就是不断地试错过程。“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无疑是对在试错中的秩序拓展最精彩的释义。
至于中国的未来将呈现出什么?放缓经济增长是否会使得中国一蹶不振?作者的思考比较乐观,至少人民币的升值比起当年的日本广场会议来说要更加缓慢有度。我觉得中国只需保持这样的节奏即可。当然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套用一句中国外交官的台词:这不仅符合外国资本的利益,也符合本国资本的利益。


中国之后紧接着一章是印度。印度总像一个小老弟紧跟这中国老大哥的屁股后面。过去人们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最佳榜样,毕竟两国在基本面参数上很接近。但只要用心去了解印度,你便发现他们有略同的文化特征,也有不同的政治表现。印度的民主可谓褒贬不一,然而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可能去否认印度的裙带关系。爱德华霍尔提出“高语境”这一术语,用来指代类似印度、巴西等国家的文化,这是一种人们富有情趣、喜欢热闹,轻易许诺又未必兑现,对时间和最后期限很随便,社会以家庭为中心,人与人建立长期密切关系的文化。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对嘛,中国也是如此。我之前特地研究印度的方方面面,看来腐败、裙带关系、官僚作风、敌视城市化进程、不喜欢资本主义等等都只出现在熟人社会中。这种社会依然带有部落文化的特征,在意识上更倾向于集体主义。熟人社会不讲究规则,他们有他们的方式来处理事务,即依托关系。很遗憾的是,印度教和儒家是非常接近的两种文化,它们呈现出来的是同样的社会特征。
爱德华的另一个对应的术语“低语境”用来指代欧美国家,这些国家中人们以个体为中心,介意隐私,更倾向于遵守时间安排和做出的承诺。人们常常四处奔波,拥有很多短暂的关系,从而依赖简单、坦率的沟通,并制定规则来指导行为。当然这么理解也可以,但我觉得比较浅显,我一直认为要深挖一个社会的根源必须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上去理解。我想以后我在具体深入地探讨印度的时候,会从哲学和宗教的层次解析印度教,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为何说印度是个泥足巨人。
不过印度这一章作者是与巴西做比较,结果发现两国惊人的相似度。例如:两个国家的人们渴望国家对个人风险进行保护,把国家视为一个大的内部群体的社会福利提供者,其程度要远远超过中国和智利。印度国大党慷慨地支出,以此重获过去几十年中失去的政治支持,2005年印度国大党通过《圣雄甘地国家农村就业保障法》,保证农村贫困人口每年获得公共服务部门为期100天的工作,由此财政增加成本接近100亿美元。(题外话:其实如果真的为农民好,就应该更开放,更快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不是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甘地主义者认为农民只能待在土地上,那里是他们的根。)巴西则推出了最慷慨的福利计划——家庭补助金计划(Bolsa Familia income supports)。别忘记了,政府支出不是借贷就是征税,对于穷国搞福利来说只能通过借贷,但这些帐迟早要还。政府还不出,就印钞引发通胀。福利国家最终走向通胀,所有的纸钞都分文不值。
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过来的。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墨西哥还是巴西,寡头和裙带关系的既得利益集团几乎在这些新兴国家中有存在。他们大量摄取改制中公有产权的财富,通过权力寻租而腐败,利用权力垄断资源。寡头既得利益集团是这些国家造成两级贫富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不公的体现。如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笔冤孽帐算清楚?私有化和市场开放到底能够进行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反对改革开放的阻挠是切实而长久地存在的。寡头是社会主义改制的产物,也是高语境国家的文化产物。我必须要提醒的是,政治制度的改变如果没有从意识上,思想上,观念上有所突破,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彻底革新。
所以,我越研究印度,越感到失望。也许我关注得较多,逐渐发自内心地同情起这个国家和他们的人民。直至今日,印度当政还认为农民的出路只有种田,别指望在城市中获得什么。可我知道,印度的几大城市最亮丽的色彩恐怕是那些拥挤、肮脏的贫民窟,而且它们正在日益扩增。中国的城市化进展得相当不错,有人认为中国是这些新兴国家中最可能脱颖而出的一个。然而从这届政府开始,减缓增长已被提上日程,更多地支付民生福利成为稳定社会的良策。我只是担心,穷国迫不及待地在开放后就立马搞福利制度,会不会最终走向万劫不复,毕竟它们比富有的西方国家更无力偿还债务,巴西是个最显眼不过的例证。而且我认为透支未来是不可取的,这本就是一种深邃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作祟。
作者一直强调不能简单地把这些新兴国家放在一起做比较,然而如果我们是在高语境的框架下去看,这就有趣得多。这些国家在思路上很接近,不能深蕴资本的奥秘,却又喜欢凭借短视的眼光看待问题。故此,很多东西都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产权改革、资源开放、资本开放、贸易开放、不能真正地理解资本主义。最后我只能以一句无奈的话来结束:那就让他们继续折腾吧。(《一炮走红的国家》书评/刀劈三观荔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就继续折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