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困兽 发表于 2014-1-13 09:37:48

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如果我从读小说应有的一种审美感受来说,我不会觉得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一部好的小说。无论是人物、情节、细部、叙述语言以及节奏等等一部小说应该可以很出彩的地方,它都没有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它的叙述很平直,时间也很匀速,没有大开大合,人物基本就是涂自强,其他的人物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是很简单的带过,当然也没深刻的印象。但我还是很快将它读完了,我带着一个疑问,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什么,个人与时代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我读完之后,问题也就水落石出。可读完后,它给我的身体很不适的感觉,让我有种压抑窒息感,胸口堵得慌,喘不过气来。小说中所展现的一个时代问题,所可能引起的共鸣,弥补了这部小说作为小说的缺陷,它仍旧给我久久的震撼。
这个故事简单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于山里的涂自强考取了大学,带着家人及乡人的期望,希望通过个人奋斗从而改变个人命运,出人头地,过上幸福的生活,最终,在社会及时代的洪流中,他过度劳累得肺癌死了,像经夜的花遭受风雨的吹打而凋谢。小说的开篇,涂自强的女朋友采药落榜,她主动选择了离开,并用纸写了一首诗给涂自强:
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从此我们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没能考取大学,这是采药的个人悲伤。采药的这首诗不仅写了她的感受,也如梦魇一般与涂自强以后的人生道路如影随形。涂自强与采药见面回来后,做了一个预示着他之后人生的梦:“涂自强只见自己一步一步地随着鬼魂,然后抵达一处沙漠。沙漠了无边际,亦了无一人。他不知道他追随着谁,只知剩他一人在苦苦挣扎。挣扎到脱力,连路都走不了,于是爬。爬来爬去,他亦不知自己要爬向哪里。蓦然间,身边有驼铃来去,清脆嘹亮。人们皆抬头走路,笑声夹在铃声里,全然不觉有他存在。他也就低头不看,努力地在他们脚边爬着,骆驼蹄几次都踩到他。他痛得嗷嗷叫唤,叫喊压不住驼铃里的笑,自是无人听见。就这样,他把天色爬出了朦胧。亮窗里的光变得明亮,然后发热,热气落在他的身上。莫名中他就醒了。揉眼时,恍然还在爬。并在身后爬出一行字,每一字都很清晰,浮在黄沙上。风刮得呜呜作响,竟未吹散它们。涂自强看得很清楚,字有九个: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第5-6页)在一个大家只顾各自前行的时代,是没有谁会停下脚步来拉扯那些在地上苦苦挣扎的人的,而那些卑微的人只能孤独无力地去面对这个面目狰狞的时代。他们只有悲伤,没有幸福。不仅是个人的悲伤,还有时代的悲伤,全都压在他的身上。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首先是他的出身。“很多年很多年,他都是饿着肚子读书的。他几乎不记得自己吃饱过。他人生中吃得最好的时刻,就是他背着行李出门之后。这一路打工过来,每一个人都对他说,多吃点多吃点。他在那时候才知道,一个人吃饱了心情会有多么愉快。”(第40页)在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一出生即有的东西。在他得到在学校食堂洗碗的工作后,同学们笑话他,他却说:“我真的觉得很好。我最需要的就是能吃饱饭。我先前一直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这四年怎么过去,现在我心里踏实了。”(第40-41页)涂自强很努力地去生活学习,他准时上课,从不缺课,笔记作得很仔细。他还要去做家教,买电脑,他的专业需要电脑。他的自尊心也常受到打击,他文学不好,他家教的学生就说给他补习文学,然后学费扯平。涂自强哪能这样做。学生就笑话他,“看看,你们人穷,连幽默感也这么穷。”一个时刻要为生计着想的人,怎么可能轻松去应对生活,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幽默感。正如涂自强所想的:
幽默感需要心闲的,心闲了,幽默才能从时间的缝隙里生长出来。而他的心绷如紧弦,他不得闲,也不可松,他的算计和紧迫一直从心里漫到脸上。所有从他身边滑过的东西,他都要赶紧抓住。只有这样,他或许才能跟上别人的步子。而其实,就算他这样了,跟上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第48页)
即便如此,涂自强还是很乐观, 毕竟他走出了山村,见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且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养活自己,“他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人生,而爹妈他们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第51页)他自觉遇到的都是好人,他还在校园里面,并不知社会的凶险,他有这样的庆幸不足为怪。当涂自强约和自己一起洗碗同样出身贫寒的中文系女生去黄鹤楼游玩,却因为八十元的门票而犹豫不决时,他的自尊心可能要受挫了。而当他看到就是这个女生第二天就跳进一辆小车,被一个男人接走的时候,我想他对这个世界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涂自强本来也可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那就是读研究生,然后读博士,最后争取留校。他也希望走这样一条道路,毕竟一个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找工作是有困难。而且他喜欢学习,也深得老师们的喜爱,老师也很支持他继续学习。本来这样的道路对涂自强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虽然最后并不一定就能如愿改变命运。涂自强就发奋考研,可最终因父亲去世而错过考试,这条道路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一个随意的举动就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甚至不知是谁作的改变。”(第89页)涂自强脆弱的家庭,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让他提心吊胆,防不胜防。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还在于他已经无法再返回故乡。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被村人寄予过高的期望,大家期待他能够在外面混出个名堂,能够做官,能够给村里带来好处,而他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全然不是这样。涂自强也已经接受了城市文明的洗礼,他在精神上更接近于城市,根本不可能再继续回去。在他父亲去世后的那个春节,他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与故乡的距离:
家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也没有书。除了母亲,甚至也没有其他亲人。每一天的生活都与头天相同。过百年也只一日。偶有亲朋过来坐坐,所说的话,所问的事,大同小异,全然引不起涂自强的谈兴。涂自强在家不足十天,便对这样的生活深感厌倦。他想,我三年不回家难道只是因为省钱?或许就是我根本不想回来?不想面对这个地方?难道我对这个地方全无热爱也无眷念之心?虽然这是我自小生长的地方,是我的家乡,可它的贫穷落后它的肮脏呆滞,又怎能让我对它喜爱?又怎能拴住我的身心?难怪出去的人都不想回来。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了。这个地方我是绝不会回来的。(第87页)
涂自强所面临的悲伤就是已经无法回去,但又无力出走,真正的在远方立足。
他的很多同学有很好的背景,可以通过家里的关系出国或者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些涂自强没有。他好不容易找了一份薪资刚好够生活的工作,最后还被欺骗,老板跑了。回家过春节的计划也就泡汤了,春节就找了一份洗碗工,挣了点生活费。而此时,家里又传来不幸的消息,房子塌了,母亲受伤。他很沮丧,在夜里赶回家的路上,他不禁有点心痛。“他不知道这痛因来自何处。他很明白,除了这个逃掉的学长,这世界并没有谁亏欠于他,这世间的人并没有谁恶待过他。相反,那些来自无数人们的温暖,就像是许多的手一直在安抚他。而他享受了这种抚摸之后,面对的仍然是阵阵痛感。这世界于自己是哪里不对呢?是哪里拗着了呢?莫不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我有原罪?倘若有,那是什么?是生在山里?是长在贫民之家?是在这世上无依无靠?这些难道本就是我的原始创痛?想到这些,他的心有些悲伤。这悲伤令他有无奈感。他只好自我安慰说,古人说过,这是因景伤情哩。我不可学那些文人,我不可以因景伤情。”(第112-113页)
最后,他将母亲接到武汉挤在贫民窟内,每天作死的工作,得来微薄的薪水,却还不够母子的生活支出。他的曾经的美梦,他曾经企图改变的命运,并没有实现也无改变。在生活的巨压之下,他也随之垮塌,最终默默死去。小说的最后,写到他知道自己肺癌晚期不久人世的时候,他要考虑她母亲的生存问题。他必须安排好他母亲的生存,才可安然离去。这一段读来让人倍感窒息。
小说没有特意指出年代,但从小说中开始刚刚普及使用电脑,可以推测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考扩招后的时间段。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我们这一代人。这也是我读小说时,为什么能够将一代人的感受带入其中。固然小说有它的夸张成分所在,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涂自强那般不幸,但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悲伤,它是一代人的悲伤,是一个时代的悲伤。
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像过去的时代,正如方方在封底说的:“我们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个人奋斗给予充分肯定的时代——里成长。在那样的社会土壤里,我们眼里没有官宦,概念中没有富二代,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在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悲伤。”那么涂自强就注定要悲伤了吗?(《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书评/迷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