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殿金 发表于 2014-1-13 09:38:21

不过是尸体

由一位记者而非生物科学专业人士撰写一本关于尸体的书,多少让文字有了一些趣味性。事实上,这本书早在2004年已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那时候的名字更具有戏剧性:《僵尸的奇异生活》。僵尸和尸体,那绝然是两回事儿,不得不说“僵尸”更有噱头也不甚严谨,不过叫什么样的名字都不能阻止人类进一步探究自身。作者玛丽·罗琦用真实而诙谐的笔触将有关尸体的种种逸闻、故事娓娓道来,丝毫没有考虑读者的忍受程度——断肢残臂、腐烂生虫、切割器官等等。然而,这看似令人毛骨悚然的叙述却是在讲述科学知识:人类是如何穷尽想象力利用尸体,造福活着的人。
书中有我们曾经听过,甚至耳熟能详的关于尸体的故事:比如盗尸,比如尸体入药。盗尸似乎是古今中外长盛不衰的古老职业,尽管所有官方都判定此为重罪,然而在尸体极度紧缺的社会里,盗尸竟是尸体的重要来源。而尸体入药也屡见不鲜,中国就有“人血馒头”一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西方也有这样的传统。至于人肉包子、人肉饺子除了用来吓唬小孩以外,也出现在影视作品里。虽然作者在书中对于这种种做法不置可否,但从所引用的他人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些做法全都是荒诞不经的,即使偶尔有一两种方法看似有效,那也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更为荒谬的一种幻想是复活死人,当然并不像《钢之炼金术师》一样复活死去已久的人,而是通过将断裂的血管、神经重新连接起来,从而让刚死之人重获生命。这似乎是可能的,虽然这种复活是短暂的。


这样的研究,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尸体。尸体究竟能够为我们——我们这些尚且活着的人——带来什么呢?这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虽然前述的科学大幻想大多仍然停留在幻想阶段,或已被现代科学斥为无稽之谈,然而不得不说,尸体研究终于走上了正轨。在提高汽车安全系数、改进子弹射杀能力、进行器官收割移植、分析判断飞机失事原因等等方面,尸体成了科学家最完美的试验品。他们不会言语,却真实可靠,不会撒谎;他们与活人近似,却不会有道德问题之虞。这本书在详尽地展示各种各样基于尸体的研究同时,也说到了主刀的研究人员。他们并非铁石心肠,正相反,他们会为尸体取名字,会将尸体面朝下放置,对待冷冰冰的四肢也是小心翼翼——这样会让他们觉得好受一点。这也许是他们对尸体的一丝尊重,也是对同属人类的一种默认。
阅读《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其实也是对人类伦理道德和世界观方法论的一种考验。在探讨了绿色处理尸体的方法之后,作者抛出了一个问题给自己,或者说也是给读者:你会怎么处理自己的遗体。无论作者说出了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在对待遗体这个问题上,作者仍然持保守的态度。无法想象自己的头颅被割下来,放在烤盘上,供医生们练习整容手术;无法想象自己被五花大绑在驾驶座,在模拟撞车的机器上被撞得七零八落;无法想像死后仍然要被子弹射穿多次或者钉在科研的十字架上,仿佛再死一次;无法想像遗体被大卸八块,做成各种药被销售;最后,也无法想像自己和污水一道进入城市水循环系统,或是被做成肥料,洒在大地上——这似乎倒是符合了西方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Dust to dust, ash to ash.)。
不过,客观公正地说,虽然我们也许不愿意这样的“死后还遭罪”,却无可否认正是这些个“无法想像”促成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读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种有趣的故事,还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样,我想这本书或许也有暮鼓晨钟般的作用,时刻提醒着我们时光如白驹过隙,只有惜时如金,方才不负这一世人生。(《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书评/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过是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