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fao 发表于 2014-1-13 09:38:36

行走,是为着更好地停留

弗洛伊德将人的一生概括为三个词:家居,出行,回家。
美国人克里斯·桑德斯则借用《疯狂的原始人》“克鲁德”一家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是穴居山洞,黑暗阴湿,但看似安全;一是追着太阳跑,常会涉足险境,但生命自由充实。前者的活着,只是没死而已;后者的活着,看似随时都可能死去,可实际上时刻都真切地活着。人生这只“小老虎”,被不同的人演绎出了不同的故事:走出山洞的“小老虎”后来被吃掉了,而靠近悬崖的“小老虎”却最终飞了起来,看到了许多许多美丽的风景……
不知道为什么《疯狂原始人》后来在国内被禁了,难不成是因了这不同人生的不同讲法?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选择的是如穴居一般的“安居乐业”。只是现如今房价那么高,“安居”谈何容易?年轻的“小老虎”们为何不四处走走,先感受一番生命的自由与精彩,惊险与危机,再回来安安心心点点滴滴经营好现实的生活?


既然精神分析之父“算好”了人终究要“出走”的精神诉求,又终究要“回家”的精神归宿,那年轻的“小老虎”们是可以趁着不怕的劲儿追着太阳走一走的,回来了就自然会找到生活的真意。我本人不也就是从故乡出发,流浪了数个城市之后,最后死心塌地做了房奴,安居一地的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理当对此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相信与支持。
看过孙东纯的书,我才知道执我这一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且在西方世界将这样一种人生状态叫做“间隔年”,说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出去走走,旅行也好,做义工也好,先看看世界的多彩,生活的多种可能,再回来安心工作,编织属于自己的一份生活。这样挺好。这样多好。今天的《晶报》上说,“近八成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受阻”。这些年轻的“小老虎”们,当真需要一份对生活真切而执着的理解来支撑自己,而这些只有在路上才学得到。
孙东纯的文字和他的行走生活一样,朴实真切。因为出行并非为着一份刺激,一份猎奇,追逐太阳一路狂奔的意义最终是为了收获人生的温暖与成长。在火烧云烧透整个天空的冲绳,孙东纯明白“好风景要牵着另一个人的手一起欣赏”,从而懂得婚姻也是一场生死相随的旅行。在太平洋岸遇见退休后默默相依的老人,孙东明白,“相比路途上的风景,家中的人与事则更为重要”。还记得少年时曾读过的两个故事:一个人追着地平线跑,可怎么也追不到。他累了,慢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发现身边的景致比地平线美丽许多。另一个人,离开家人满世界跑,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当他一无所获而又满身疲惫回到家中,牵着家人的手在小公园散步时,他猛然发现,他找到了。
这个人,便是我,便是你。行走,是为着更好地停留。当人世万千风景看透,才知道原来你是最美。而此刻,你又在何处?人生苦短,不该只是在迷惘中穴居一生,却也不要徒留一身风尘过后的辛酸与无奈。孙东纯于我们的意义,是通过他的出行和回归,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有一个鼓励他出去行走,并等待他归来的妻子;而他,既可以一路走去,也找得着回家的路。
其实,你也行。(《间隔年之后》书评/吴丙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是为着更好地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