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癌症战斗,但要跟信念一起生活
马云关于十年后三大癌症将困扰着中国大多数家庭的预言犹在耳畔,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防止乳腺癌而切除双乳的消息又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们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癌症和人类如影随形的关联,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经历或者被经历着癌症,这些体验不断刷新着当今时代对生命的态度和认知。近年来,罹癌的知名人士著文出书的不少,但是像希钦斯这样顶尖的知识分子的遗作轰动英美文坛的大事实属罕见。这本记录他生命最后时光的书就是《人之将死》(Mortality)。
2010年6月8日,彼时的希钦斯正为他的回忆录《Hitch-22》从纽约开始巡回宣传,觥筹交错、衣香鬓影、志得意满之时,却因心脏病发作去医院检查而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在确诊为食道癌后,希钦斯开始在《名利场》杂志写作专栏,2011年12月,在和癌症苦苦搏斗17个月之后,他作为反对者的惊世骇俗的一生,终于画上句点。而这些专栏文章最终被整理成《人之将死》一书,震惊英美文坛并当选“2012年美国十大好书”之一。正如《名利场》主编格兰登?卡特的评价所说,“这最后的文字,没有一丝伤感或自怜,是希钦斯最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而这些赞誉对于逝世的希钦斯来说,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
英文书名“Mortality”一词有着“必死无疑”的含义,自罹患食道癌以来,希钦斯一面积极顽强地尝试各种治疗,一面又不得不直面和思考终将会到来的死亡。
最初“从健康人的国度穿越蛮荒的边界,到达病患之地”,希钦斯也不乏“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的豪言壮语,虽然也有“还没有看到孩子们结婚”, “看不到世贸中心再次拔地而起”的感伤,但是他依然不改理智而冷静的思考:“对于‘为什么是我’这个蠢问题,宇宙几乎懒得给出那个回答:为什么不呢?”
面对死亡,希钦斯始终保持尖锐的思想风格,“还没有给基辛格和本笃十六世亲自写讣告”,他积极勇敢地尝试一切可能的治疗方式,希望“老天爷放自己一马”。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饱受疾病之苦的希钦斯也不得不承认:“在残酷的现实世界,这个被药包围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可能让你丧命;不让你丧命,也会让你虚弱到不堪一击。”这种赤裸的真实和残忍的勇敢令人动容,他以锐利生动的笔触描述疼痛,讨论种种禁忌,探索疾病如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经历和人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犀利的智慧贯穿始终。面对自己随时会死去的终极命运,他绝无展览和做戏,始终不改自己的信念,以毫不畏缩的姿态真实记录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写就了一位顽强斗士的生命赋格。
也许这些思考对于生活在“健康人的国度”里的读者而言,充其量也就是敬佩和唏嘘,实际上并非如此,透过残酷的真实,《人之将死》直击我们每个人都无可回避的困境,更多展现的是一种人的自我省察与自我规定。你是愿意更舒服地等死,还是忍受更多痛苦去争取多一点可能?答案显然不止一种。但无论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在死亡面前,也无改自己强悍的斗志,显然是希钦斯最值得我们崇敬的品质。(《人之将死》书评/valentin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