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少迪倩 发表于 2014-1-13 09:39:47

幸福方法论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这个曾经的央视街头采访变成了某段时间的笑料,网络上的段子层出不穷。我们在看到网络上各种类似于“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莞尔一笑的时候,心里其实有着相反的判断。
我一边刷神回复,一边对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多此一举嗤之以鼻。
我想当时和我一样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两个。
为什么?
我们似乎有太多不幸福的理由:房价高,教育难,就医难,社会公平公正得不到体现。幸福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有太多的门槛,真的是这样么?
就像书里写到的:人们经常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幸福感。
类似于“买到房子才能有幸福感”、“等到升职加薪了才能有幸福感”、“要有很多的钱才能幸福”“要有安全感才能幸福”这样的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有过。今天随手搜了一下,原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别人问他是否幸福,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当下的目标未达成的时候觉得不幸福,觉得幸福要在目标达到后才能成立,而目标达成之后呢?比如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比如换了新工作的人,比如发了笔小财,或者买了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后,就真的幸福了么?
谁知道。
我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个撸瑟,时而焦虑时而沮丧,总觉得内心不满,总觉得乏力无助,相信生命还有更好的境界,却不知道从哪条路可以去那里。
曾经有个最好的朋友评价我:“你是一个会试图把自己保护的很好人的,要修筑坚实的防线,想好每一步举措,甚至每一步撤退的道路。否则就绝不轻易采取行动。”我只能苦笑。因为是最好的朋友,所以能旁观者清的看清楚我的行为模式。但是究其根源,这样行为模式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自我防线修筑。
悲观主义者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往最坏的方向去思考,去评估可能的风险。如果觉得风险是不可承受的,就会去规避风险。
听起来似乎是很靠谱的行为模式。但是悲观主义者总会夸大风险然后低估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错过很多的机遇。
这样一来,就给自己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增加了很多的路障,虽然并非全无幸福的可能,但是这条路却走的艰难又曲折。
如何更客观准确的评估自己?
如何和焦虑抗争?
如何和孤独和平共处?
如何更专注的活在当下?
这些我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我相信,有同样困惑的人也能从中获益。
虽然我觉得这本书偶尔随便翻起一页都能获得一些启发,但是,当然,积极的心态绝不仅仅是翻一本书就能够成功塑造的。人生不是和自己死磕,而是和自己和平共处。尽量的去努力生活的同事也给自己找点乐子,我想,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幸福。(《世界再亏欠你,也要敢于拥抱幸福》书评/Trish-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