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阿兰德波顿的管径
诧异地看见阿兰·德波顿《无聊的魅力》出版信息的时候,新浪微博里某个豆友说,这本书数年前就在亚马逊上卖着,似乎销量不高不低的。秉着对阿兰·德波顿一贯能将哲学思想化入生活各方各面的好奇,这本书便成为我在上海空气质量堪忧的秋季里的一小片乐土。展开书,沿着“忧伤的快乐”的笔迹,走进多年前早已经熟悉的德波顿的随笔空间,依然是从艺术开始感受,依然是看向建筑,依然是投入情感;依然想散心就去机场;依然是走走停停的生活,依然是可溶于生活每一个角落的哲学思想,依然有冷不丁打趣的雅致幽默。一步步,一寸寸,德波顿一如既往地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从无聊到有聊的时空:那是熟悉的轻轻巧巧的叙述,那是温文柔和的语言,那是能从各式各样的美之中得到的感受。慢慢地,心中就会浮漾起源于人类存储于艺术和人文之中的智慧和美丽,并享受于其中。此时此刻,忧伤的孤独一点点被遗忘,或无聊、或忧伤、或孤独、或无助带来的空洞,悄悄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哲学、建筑知识填补,变成了忘我的丰富。只要跟上德波顿的脚步,就能从一幅画,从一幢建筑,从一次旅行,从一段感情,从每一个生活的点滴里发现美好,开启理性的,发现自然,不经意的,就这么在德波顿引领下,我们逐渐将美好的人文享受一点点地铺满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饱满起来,丰美起来。当我们最后在“论漫画之精妙”里含笑掩上书的时候,无聊已经消失,忧伤早已经不存在,而人文的美丽常在,充满了魅力。这源于无聊的间歇空间,不正好是“偷来浮生半日闲”么?正好是最能与自己作伴的时空。
作为读过阿兰·德波顿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已出版的十一本书的读者,我竟然渐渐发现,手里的这本《无聊的魅力》竟然那么像阿兰·德波顿前后一系列随笔集和小说的“写作计划”。这本书几乎是他这些书的写作内容提要。比如:“忧伤的快乐”融汇了《幸福的建筑》和《旅行的艺术》的主旨;“机场散心”这一篇活脱脱就是前不久才出版的《机场里的小旅行》的菁华;“为爱撒谎”则是《爱情笔记》与《亲吻与诉说》的浓缩;“工作与幸福”很明显是那本《工作颂歌》的前情;“成人参观动物园的启迪”更像是《身份的焦虑》的序幕;“单身男人的白日梦”是《爱上浪漫》的彩排;至于“无聊地方的魅力”则是阿兰最著名的随笔集《旅行的艺术》的标本;那篇“写作如何再现生活”无疑是他将普鲁斯特那本著名的《追忆逝水年华的》解构分析成《拥抱逝水年华》的楔子,等等,几乎每一篇短短的随笔都能让我这个老读者牵引出他已经出版的那些内容较此书中短文更丰富的书册,原来,本书几乎当作阿兰·德波顿目下所有书的一个粗线勾勒,一个线描轮廓,几乎可以以此书为基准一窥阿兰·德波顿的管径。
得出这样的结论,忽然觉得可以将这一单本推荐给从未读过阿兰·德波顿的友人,他们可以从这一本书里感受阿兰·德波顿的才子魅力,感受到阿兰·德波顿行文范围,而不再“一个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阅读叔本华”,他们能从类似“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这样的调侃和安慰中,发现那些触手可及的温馨,“它让我们想象自己终有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迫近的人生困厄”,这些充满飘逸风趣的慰藉,不需要如我这样读完十一本书便能轻松感受,而倘若你与我一样是老读者,那么,这本书会再次带给我们熟悉的温文尔雅、保持传统英伦风的阿兰·德波顿式的幽默,谁说温文尔雅不是一种享受呢?就像译者写在“译后记”里的一句:“德波顿自由地穿行于文学、艺术、哲学、建筑、旅游、职业等领域,用独具一格的眼光审视司空见惯的事物,从中发掘出富含意义的细节,尽管题材和领域变化多端,但他写作主题始终一致,即人生的幸福。”(《无聊的魅力》书评/蓝文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