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已惘然
桑顿·怀尔德的《圣路易斯雷大桥》推介里有这样的文字:“近代灾难文学和电影的先驱、作家的文体写作手册、完美的道德寓言。” 再有“1928普利策小说奖作品、美国现代图书馆“20世纪百本最杰出的英文小说”,而作者“怀尔德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唯一同时荣膺普利策戏剧奖和小说奖的美国作家。” 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是一本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而作者则可作为经典文学作家的代表。打开书,的确有此感觉:在简洁明朗地将一场灾难——秘鲁利马的圣路易斯雷大桥倒塌——这一事件铺开在读者面前之后,扑面而来的是读者还来不及反应就滑过去的、不胜枚举的纷纭意象,宗教的教导和约定俗成的道德在不同的角度展开和伸延了整个断桥事件。而塌桥事件中,其实只有五个遇难者,作为串联故事的采集者,朱尼帕修士收集了五个遇难者从生平到生活点滴,汇聚了纷纷扰扰的人间琐事、轶事以及的各类证词,以小见大之际,每一个人故事都可以衍伸成为一本长篇小说;同时,紧贴着这些事件的,便是蜂拥而至的各种各样放在今天也让读者惊叹的寓意,在三个相互关联、牵涉五人的层层叠叠人际关系之中,那一个个看上去简短却蕴含复杂内涵的故事,让粗心的读者一目了然,让细心的读者沉吟默然。
首先出场的是怀尔德定位为死后成为“研究课题”的蒙特马约尔女侯爵,她的故事实际上是悠久存在还将继续存在的母女矛盾,即为逃离母亲关心的女儿和步步紧贴的女儿的母亲,在母亲因为偷窥了侍女的一封信而决定要改变母女间相处方式的时候,桥塌了,母亲再也没有机会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了,也带走了给她改变契机的侍女,她也无法表达对抚养人的情感。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对双生子中的一位,伊斯特班。双生子,这也是个悠久存在还将继续存在的兄弟矛盾。自古以来,围绕双生子的不幸和幸运成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因,由此,表达出各种各样诠释人性的果。这是具有多重具象和象征意义的范例。伊斯特班和他的孪生兄弟曼纽尔的命运也一样。他们一出生便被遗弃,被修道院养大之后,之间多了一个女子,一个女伶,于是,爱情成了原本紧密无间的双生子之间的第三者,一个倒下,另外一个也恍若行尸走肉,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特班有了一个机会可以振作起来,然而,桥塌了,他再也没机会从痛苦中觉醒。
在第二故事里出现的那个女伶的“保护者”皮奥叔叔成为第四个遇难者,跟随他的小男孩杰米是第五个遇难者。皮奥叔叔是“靠自己的聪明来吃饭”的人,他游走在各行各业之间,以独立、陪伴女伶、亲近文学艺术等为三大目标,他一手创造了这个女伶,但并使她光彩四射以致于开始脱离自己,当这个女伶有了更好的“保护者”,他心境矛盾却依然不离不弃,并企图培养毁容后的女伶的幼子,他带上小男孩前行,然而,桥塌了,他可以带着女伶的儿子永久地休息了。
就是这样五个人去世了,其中女侯爵的侍女没有单独成章,与女侯爵在一起,女伶的幼子杰米也存在于皮奥叔叔一篇中,于是,追思会上,死者已矣,此刻抚养了双生子以及女侯爵侍女的女修道院长与女伶卡米拉相遇了,她们相互抚慰,女侯爵的女儿女伯爵从母亲的最后的一封信里读到了“在爱当中”,并明白了母亲打算“现在去学”,看上去,一切都尘埃落定,一切都已释怀。因而,怀尔德在小说的结尾写到:“在生者的国度与死者的国度之间,有一座桥,而那桥就是爱。它是唯一的幸存之物,它是唯一的意义。”圣路易斯雷大桥倒塌了,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和谐达成了,真是怨不得2001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在“911事件”的追悼仪式上引用本书的这个段落了。
至于将整个事件串联为所谓“道德寓言”的朱尼帕修士,就他一开始提问“为什么这件事偏偏发生在这五个人身上?”则正是我们生者在大事件发生之后的反思,也正因为他的提问,我们才能看见这五个人的人生轨迹。一如《圣经》里《路加福音》中的一句“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么?”而朱尼帕修士恰好以“一位虔诚基督徒对上帝意志的科学调查。”成就了怀尔德从作家到读者的引导:“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存在的沟壑,比人们通常料想的要大。”从而达到了《圣路易斯雷大桥》所拷问的道德——“什么是人存在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书作为“作家的文体写作手册”,怀尔德在以朱尼帕修士的角度讲述女侯爵遗留下来的书信时曾这样谈论文学:“和大多数读者一样,他没有看到文学的真谛就是为心灵做注疏。文采,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容器,里面盛着献给世人的苦酿。……在我们看来非常惊艳的作品,其实对他们而言,不过是每日的家常便饭罢了。”这句话放在今天以观看怀尔德自己这本书,何尝不是一个极好的自证呢?
最有趣的的事情是,据说作者桑顿·怀尔德在写作此书时,尚未去过秘鲁,更没有到过利马。这样说来,这本书是不是更有寓言的意味了?
撇开《圣路易斯雷大桥》所隐含的各种意向、寓言、甚至背景,简单地来看这个单一的灾难事件,一样可以发现,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此书成书之前直至今日,母女关系,兄弟关系,情侣关系,恩人关系,等等,曾经被完整定义的各种人际关系渐渐有了各种各样的新面目,但其内在的感情因果却从未改变,爱或者不爱,懂爱或者不懂爱,会爱和不会爱,能爱或者不能爱,统统都要等到发生一个改变一切轨迹的大事件之后,生者和死者之间,才会有这样一座桥。其实,原本当死者还是生者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解决那些问题的,然而,我们却要直到生命突变之后,才会幡然悔悟。是我们觉醒得太晚,还是怀尔德预测得太早?追悔莫及,幸好本书中还有宗教安抚,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圣路易斯雷大桥》书评/ 蓝文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