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眼里的中国
国与国之间是共生共荣,还是互相牵制?我认为前者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国家间利益盘根错杂,不管是贸易往来,还是政治外交,皆是彼此实力博弈的结果。只有在互相牵制,明确各自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双赢的可能。本书探讨了世界多级格局下单个国家体的势力消长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国间在利益牵制和地缘政治下的未来关系。此外,从域外视野看待中国非常有意思。李光耀对中国的看法很有点真知灼见的味道,中国目前的官僚体系,沿海和内陆城市严重的贫富差距,法治的不完善以及落后的技术使中国的治理制度显得落伍。目前的中国着力于通过经济,而非军事力量来拓展其影响力。李光耀提出的这点很重要,汉语难学,是中国收纳人才的一个障碍。
而今,人才又是国际竞争的重中之重,相比起来,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为美国广纳各方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无法改变的差异性,然而除了语言门槛,创新精神和个体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美国对思想自由交流的开放态度,使其在后两者也占据着优势。同时,李光耀也指出美国个人权力的膨胀对稳定社会秩序带来的侵害。
另一个观点如今甚嚣尘上:东方将如旭日东升,西方则将经历日薄西山。纵观中国整个历史,中国人从未主动向外侵略扩张。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曾这样讨论过中国人的不好战:他们完全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不热望着征服。在这方面,他们截然不同于欧洲人;欧洲人常常对自己的政府不满,垂涎其他人所享有的东西。中国在盛唐时期处于世界中心,接受周边小国每年的贡奉,也并未扩版国土。明朝的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却因为闭塞的统治制度自愿放弃了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而今,对中国的复兴,不少国家疑虑重重,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李光耀提出了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看法,他认为要确保没有经历过中国动荡时期的年轻一代不对他国产生敌对性思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整个世界了解中国的崛起是友好的。此外,在他对印度一国的思考中,也提及了其他国家担忧的另一点,中国是一党制国家,而印度是一个多种政治力量构成的民主国家,因此,印度的发展并不会让其他国家认为其有侵略意图,反而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的一股力量。这一点,说到底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带来的对立思维。
整本书其实是对李光耀的十篇采访实录,包含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领悟,有些观点非常精彩,值得令人思索。然而,作为一本书而言,内容还是略显单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书评/店长K)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