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鹤拓”大理城
漫游“鹤拓”大理城云南大理一直是我心中神往的地方——从著名的《五朵金花》剧金庸的《天龙八部》,大理在我心目中就是用苍山、洱海、山茶花包装起来的蝴蝶之乡。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丽江来到了大理,远远看见了暮色中屹立的苍山,而名扬天下的洱海在落霞中泛着金光,古城就在眼前。
大理古城是历史上滇西商业贸易交流的中心,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坝区,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山海之间是百里平川,银苍玉洱营造出的是一派田园气氛。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
大理,曾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风弃太和城筑羊苴咩城,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方圆12里,城楼雄伟,屋舍俨然,风光优美,规模壮阔,在羊苴咩城东段复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也许是边关曾有过的频繁征战所致,也许是大理的盆地形态使然,小巧的大理古城被高高的、厚厚的城墙围住。城墙高7.5米、厚6米,墙体内部用土石,外表是青灰色的砖,十分坚固,给人一种很凝重的感觉。城上建有垛口,城外有护城河。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分别叫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光绪年间重修古城门时,把东门叫洱海、西门叫苍山、北门叫三塔,这三道门的名字很好理解,只有南门特别,叫双鹤。
传说洱海水从天生桥初泄时,这里的森林遮天蔽日,没有人敢进来,只有两只仙鹤来往于西洱河边,人们沿着仙鹤的足迹才找到这块平地。因此,大理古城又称鹤拓,是仙鹤开拓的疆土。虽然今日无重兵把守城门,但只要你进了城门,追随你来的下关风便被挡在门外,一种到家了的安全感让你瞬间就会领略到城墙的价值。苍山洱海间,大理古城如一个无语的剑客,默然凝视着时光的远去。城门庄严,城楼上的几个大红灯笼在晚风中飘荡。门洞顶额一块大理石碑上“大理”两个金字熠熠生辉,是集郭沫若的字迹书法镌刻而成,苍劲飘逸,与顶层楼檐下悬挂的匾额“文献名邦“遥相呼应,似乎隐晦地昭示着这个剑客挥手间寒光闪过时,曾名震一方。的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坡顶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显得十分的古朴和别致。屋檐飞翘的砖瓦房,砖与砖之间的缝用黑色线条勾勒得非常细致,墙面上刷了一层白灰,白色的粉墙上勾画出大大小小的蓝色图案,好多是茶花、莲花之类的,还有的是一些抽象的图案,有点像青花的瓷器造成的效果,简洁明了;门窗雕龙画风,显得古雅质朴。由南城门进城,雨后大朵大朵的云团在空中摇曳,美丽而绚烂;刺目的阳光从边缘中逼射出来,热烈而温暖;空气中氤氲着丝丝青苔的味道,烟湿水滑的。城门洞里残留着半截阳光,半截光打在地上,使青石板上的坑坑洼洼显得很光华,仿佛不沾一丝尘土。
大理的街道多为青石板铺筑,城内的古房屋多用石头垒墙。大理素有“文献名邦”美名,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给大理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物古迹。有回族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兵马帅府(紫禁城)遗址,有悬挂“文献名邦”匾额的文献楼以及西云书院遗址等。在古城内还有不少的寺庙、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显得古意盎然。城内由南到北,一条繁华的主干道横贯其中,这就是著名的复兴路。历史上这就是大理最重要的商业街,如今这里更是整个儿成了繁华的街市,日复一日地构筑着古城市井的繁华。沿街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货架,出售各种小玩意儿和大理石、扎染、木雕、蜡染画、羊皮画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等特色商品,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博爱路跟复兴路平行,是传说中艺术家晒太阳的地方。东西主干道叫玉洱路,东连大丽公路,西接“三月街”街场。东西的另一条街道人民路应该是古城的好吃街,各种小吃层出不穷。 大理古城古朴幽静,环境优美,风光明媚,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度假、疗养之地。大理是一个花的城市,城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复兴路旁,植有清一色的樱桃树,春暖花开,一条花的粉带栓着南北两座雕梁画栋的城门楼,古风古韵,诗意盎然,典雅之至。街巷间一些老宅的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清冽甘甜的泉水从苍山流进城里,穿街绕巷,洗净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大理人爱花、养花,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四季鲜花竞放。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素馨兰争奇斗艳,各种红花绿叶伸出墙头,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每年农历二月十四为花朝节,整个古城就成了花城。届时,家家户户都把花摆到街上,搭成一座座“花山”,大街小巷百花尽放,使古城显示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正如杨升庵称道的“香气满道、芳气袭人”,招引四方来人欣赏。由于爱花,大理人还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在古色古香的街边上,经常有几个老太太在卖花,说是卖花,倒不如说这是大理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生活状态,他们大多不太看重自己的生意,早上儿孙帮他们把花摆出来,他们就三、五成群地有一句无一句地闲聊,有人来了,随便花两个钱就买上一、两盆杜鹃或是茶花,多数的花成了街上的装饰。古城庄重典雅的青瓦建筑、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离南门150米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叫护国路,那便是有名的“洋人街”了。当被夕阳笼罩上浓浓暖意的小城,亮起了红色或黄色街灯的时候,我来到了这里。真难想象,这样的内陆小城居然存在一条完全为外国游大理过滤信息务的地方。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宛如将欧美国家小镇的街道齐齐地剪下一条,贴到古城来一般;成双结队的金发碧眼的“老外”,出现在这散发着远古气息的街巷上,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街旁店外有欧陆风情的露天茶座,逛古城逛得倦了、累了,便可以来这歇歇脚,喝酒、聊天,享受一份宁静与懒散。在这里,我尝到了饵块、冰粉等大理小吃,还吃到了洱海中的海螺和银鱼,虽然那“海鲜”没有我家乡海鲜的鲜味,但我享受的是那份惬意。 旅行路上曾经到过那么多的驿站,唯有古城大理一点也不让我陌生。这是多么清静的一座城市啊!没有拥挤的人群,听不到吵闹的喇叭声,觉察不到密密麻麻高楼的压迫感。走在安静的巷子里,我整个儿完完全全沉醉在这灰瓦白墙的屋群建筑之中了。大理古城的庭院小巧、紧凑、规整。背靠苍山,面向洱海,古城在鸡鸣声中醒来,古城在明月的抚摸中入睡,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同胞在这城墙内生息繁衍,日子过得很殷实。古城外的三座白塔可以作证:大理古城是最理想的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永远定格在大理古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