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表演应有的艺术尊严
莱辛曾经在《汉堡演技学派》一书中形容他的时代的剧场状况:“我们有许多演员,但是没有表演艺术。”这句话放在3个世纪后的我国,仍然有其警示作用。40多年前,作者乌塔·哈根女士撰写本书正是有感于“人们对于演戏比其他表演艺术更缺乏尊重”,以百老汇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剧场为有志献身戏剧工作、自视为艺术家的演员们造成了无穷困扰,那些对表演抱有殉道式理想的演员们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拥有自己的特色、能够表达自己的世界观、透过艺术去剖露自己灵魂的 ‘家’”。而近30年前胡因梦女士决心翻译此书,同样是是鉴于当时的台湾演艺界娱乐过甚,观众对演员私生活的兴趣远远大于作品本身,演员经常被冠以“卖淫、自大、虚荣、无情、伪善、逢迎拍马”等罪名,媒体则终日挖空心思制造“床戏、脱戏”等噱头。如今,这样的“盛况”依然空前,演员不是被过度偶像化就是被过度妖魔化,演艺圈变得异常喧嚣浮躁,也让很多原本对表演抱有严肃态度的观众与演员困惑、愤懑、无奈。
鉴于此,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与作者和译者一样,希望可以剥去浮华,还表演应有的艺术尊严,还那些对表演虔诚的演员应有的职业尊严,包括演员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因为演员的工作原本就是十分严肃的,是“在观众面前展露人类的失败与抱负、梦想与渴望、正面与反面的现实”。
哈根女士有着60多年的表演与教学经验,其3次托尼奖的荣膺以及满天下的桃李,足以证明她在表演领域的高深造诣。而此杰出的成就正源于其对表演事业殉道式的毕生探索,本书则是其探索追求的仅有硕果之一。无论是准备过程中演员应有的职业素养、道德品格,排练过程中对身体、声音、语言的训练技巧,还是分析剧本与角色阶段对角色与作品的把握方法,甚至正式演出中的注意事项,作者皆事无巨细地以其自身的生活和排演经验来一一详解,包括如何与导演、对手合作,假如合演的演员迟到或是抢词怎么办、如何缓解入场时的紧张、入场后眼睛又该往哪里放等细节,而这些又源于作者对人类生理、心理奥秘的谙熟。如此生动的现身说法,既让对表演感兴趣的初学者不觉艰涩难解,又让对表演有着一定经验和见解的演员们觉得丰富受用,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本书是胡因梦老师翻译的处女作,也是其30多本译著中仅有的关于表演的书。当年她因为对台湾戏剧环境和对自己的强烈不满而阅读、翻译了此书,只为与国内演艺同仁以及有志成为演员的同好分享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而她对自己译文的严格把关,不过是为了让原书的精髓不致外流。如今她虽早已淡出演艺界近30年,听闻此书要出简体版,还是一丝不苟地在繁体版上精修了两遍,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极其谨慎,可见她对本书、对表演的尊重。
此外,在推荐本书上胡老师不遗余力,邀请了李安导演、赖声川导演和田沁鑫导演撰写推荐语,史航先生也热心支持此书出版,如此“劳师动众”,只愿让好书有缘遇上更多懂欣赏的读者,让对表演心存敬畏的演员和表演爱好者们在追求艺术理想的道路上有好书相伴。
编辑过程中,考虑到两岸观众对很多人名、剧名的不同译法,我们在尊重译文的前提下与胡因梦老师商量,尽量将其改成大陆常用的译法,同时又保留了原来的英文,以方便读者查阅。而对于很多译者贴心加上的注解,我们也一并保留,让读者对书中所言之事有更清晰的理解。
本书是后浪出版的第一本关于表演的书,此后将计划引进更多理念先进、内容实用、语言生动的表演类书,包括哈根女士的第二本书:《演员的挑战》。莎士比亚曾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而演员的表演,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介质。我们之所以筹划出版该系列书,也正是希望可以将读者的目光引回到表演本身,希望演员和观众都从尊重表演开始,在表演中探得时代与人生的意义。(《尊重表演艺术(修订版)》书评/后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