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盖茨比
如果要我来写盖茨比这个人,一定会用“柔软”这个形容词,这就是我和菲茨杰拉德的区别。我们的关注点不大相同,但也着实说明了我对这个社会不大有信心,以至于对自己不大有信心,因而失却了“伟大”这个词。第一次读《伟大的盖茨比》时很难达到感同身受的程度,许多细节都不记得了,甚至连主线剧情都没搞清楚,许多人津津乐道的结局也没在脑海里留下一点印象;只是记得菲茨杰拉德时常插入的那絮絮叨叨的评论,以及我一直读不明白的美式对话,特别是“冰山”下的部分,我几乎完全看不到。因此当时我给小说的现实主义典型打五星,给评论中的思想与描写景物的文笔打三星,平均四星。至于故事,我觉得很无聊。
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随着我的生活前进而从迷雾里走了出来,显得更加清晰了。直至看到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时,被影片中巨大的繁华所震撼,才明白许多事情。
首先,我低估了荣华财富对穷人的吸引力;其次,我高估了个人越过阶级的能力。我认为盖茨比的悲剧源自本可避免的执着和贪婪,只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而已。然而即便是现今中国的情况也让我清楚地看到,底层人想要跻身贵族阶级,整个过程不逃出自身的异化,由此伴随着的残酷和冷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此而言,抛却过去幼稚的幻想是如此轻易,让人能够接受现在对过去的压榨,从一个低贱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为鄙视过去的自己的人,只要他能够头也不回地抛却过去幼稚的幻想——他们自己当然会如此定义当初的梦想。这绝非单纯的自作自受,而是强大的社会等级隔阂下的冲突。
盖茨比与众不同的一处在于,个人社会地位上升的同时还试图保有旧时梦想。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爱情和荣华富贵都距他甚远,他先获得了爱情,于是爱情成了他追求荣华富贵的动机。这二者不可分割地被结合在一起,盖茨比把爱情看成自我成就的一部分,是一种对过去的绝对忠诚。盖茨比对自我经历的半隐半显地介绍,反映了他陷于在上流阶级中的自卑感以及对自我骄傲的坚持的矛盾中。与甩甩头就抛却过往的人相比,盖茨比在对黛茜的行为处事上显然有些犹豫不决,与此强烈相照的是,他在处理商业政治事务时的心狠手辣,后者使他在上流社会中背负恶名。
想想,贵族出生的汤姆只需要继承遗产,平时做做体育运动就能保有贵族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名望。而贫贱出生的盖茨比必须要经过“血腥的原始积累”才能跻身上流社会。平民和贵族对盖茨比的成就都有着矛盾心理:平民一边羡慕盖茨比的巨额财富,一边咒骂他的为富不仁;贵族一边想利用盖茨比的广泛人际,一边又对他的来历不明保持怀疑和冷漠。相同的是,平民和贵族都对这种道德恶名深恶痛绝。这使得盖茨比不仅无法真正融入贵族交际圈,又背离了他自己的出身。毫无疑问,这是每个期望依靠自己努力在社会中上升的平民都要遭遇的情景。
盖茨比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中表现了非常坚韧的品格,简而言之,在任何初衷上都勇往直前。盖茨比自小立志脱离贫贱,因此他学会了一切商人应有的技巧以及严格的自利原则,摆脱了愚昧庸碌的传统家庭,攀爬可能遇见的所有社会关系以达到财富的极致,不仅与政客和黑帮勾结,还涉足非法交易,等等。这些勾当中任何一项都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失足便足以让盖茨比身败名裂。什么支持盖茨比如此走下去?我完全不认为是贪婪的缘故。单单是贪婪无法至此,贪婪只是物质社会鼓励财富积累的一个表象,在意志品质不坚定眼光短浅的人眼里,贪婪便是充足的动机。纵然有贪婪的因素,贪婪与盖茨比的成就也无法相匹,盖茨比的毅力突破了贪婪的限度,他的追求超出财富所能满足的范围,这让他感到了一种匮乏的寂寞。
毋庸置疑,黛茜早已是他追求的一个符号。盖茨比把追求目标设在过去,那么财富的积累只会让他南辕北辙。黛茜已经进入了贵族圈,没法离开这个稳固完善的社会阶层,而去追随身边危机四伏的盖茨比。盖茨比与黛茜的错身,不仅仅是一个奋斗者个人的爱情悲剧,更是社会阶层之间的顽固壁垒导致两个人生走向的无法相交。盖茨比在对抗这种壁垒时采取了一种毫不妥协的态度,越是无法企及的,就越要夺取。另一个符号是贫贱,盖茨比对贫贱有一种先天的抵触,以至于他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极限,不断获得,不断追求,炫耀自身来摆脱恐惧,整个行为充满着对自我获得财富的愧疚和过去的伤感。这种愧疚使他区别于汤姆这样的心安理得接受财富的贵族,让他对羞辱意外敏感,但也是尼克认为他“伟大”的原因之一:以道德自居的旧贵族实际上是占据优势的自私自利之人,而为了获得道德承认的新贵族则付出了真正的宽容与忠诚。
旧贵族的腐朽与新贵族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社会进程。财富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命题,这是任何学问家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和趋向。菲茨杰拉德对盖茨比这样拥有“美国梦”的人不是羡慕也不是憎恨,而是抱有深刻的同情,这是文学的功能之一。盖茨比身上两面性的反差,使得盖茨比上升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人物,他拥有高尚的智慧、毅力、宽容和同情心,却因自身的行为遭受命运的惩罚。可以说,智慧和毅力造就了盖茨比坚忍残酷的一面,宽容和同情造就了他犹疑自卑的一面。本来,对己坚韧意味着对人残酷,对己同情意味着对人犹疑。盖茨比力图做到正中,无时不刻延伸自己的触角,以免沦为任何阶级的囚徒,而成为所有阶级的对立面。他成为了社会阶级的陌生人。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过于追求自我能力,便会最终脱离社会的承认。从他自己而言,一方面追求拥有社会承认的标签,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因此满足;从社会而言,一方面赞美荣华富贵的人,另一方面又对不守规矩的人施以狠手。如果一个人即拥有超出他出身荣华富贵,又始终不肯停步呢?那么他会感到永恒的孤独和悲伤,最终在社会的漠然眼神中趋于毁灭。这种情况下,人的唯一动力只有他自己来创造,而非来自于恩赐。盖茨比企图抓住黛茜,黛茜抛弃了他,他也不愿意抛弃自己。盖茨比无可避免地成为了阶层矛盾的牺牲者,然而他死前的心却是一颗与永恒相近的心。
如果把书名命为“勇敢的盖茨比”也无可厚非,“勇敢的盖茨比”和“柔软的盖茨比”构成了“伟大的盖茨比”。我觉得,以我的视角,只能突出盖茨比其中一面,这是许多作家,特别是宽慰穷人的心灵鸡汤所张扬的,要么弘扬其致富毅力,要么弘扬其爱情执着,这一切都建立在盖茨比的成功上。而穷人只能从盖茨比那获得施舍和宽慰,贵族则将盖茨比视作谈资和有分量的小丑以及安抚穷人的缓和剂,盖茨比始终是一个被陌生化和扁平化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的视角是一个小说家的视角,他看到了盖茨比身上的命运,看到了个人与社会壁垒的冲突巨力,这才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地方。(《了不起的盖茨比》书评/陌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