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
看这本书的心情很复杂。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起的太好,光是一个名字已经足够写出一篇故事。内文却更加精彩。每个短小精悍的文都足见作者的敏感之心与悲悯之心。从一只小小的猴子阿山,写到形形色色的人,从一块石一掊土的寂寥写到天与地的辽阔,每一篇都似乎值得你细细品味,每一句似乎都让你品过之后唇齿留香。
在城市中生活的愈久,我们就从内心到外表被武装的越坚强,每天的早出晚归磨钝了我们的思想,可能我们再也回想不起来上一次的感动被留在何方?看了这本书,让我突然觉得原来对于山川河流除了欣赏,我们还能揣测他们经历的几许光阴,让我突然怀想少年时候在故乡的时光,让我感慨于处在人间世中人们的佛家七苦,其实不需要我们真的入佛门,吃斋素,只要我们有一颗为世间众生的悲悯之心,足矣。
小时候看过的《儿童文学选刊》和《儿童文学》不计其数,但是现在唯一还记得的一个故事是,生活在雪山下的小男孩和他的牦牛之间的故事,小男孩和牦牛是好朋友,牦牛做为母亲,每次生下的小牦牛都遭遇不幸去世,最后终于生下一只小牦牛备受疼爱,却在一次大雪进山之后,小牦牛受伤了不能走路,马上却要遭遇雪崩,小孩子毅然决然选择了用刀插入小牦牛的肚子,在他引着牦牛朋友跑出危险区域也被牦牛尖角挑起又落下之后,雪崩天崩地裂而来,在小孩子充血的眼中,似乎牦牛终于明白了什么,但是一切都不重要了,他终于完成了拯救好朋友的使命,哪怕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花了这么多篇幅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只是为了说明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震撼,原来一头牛与一个孩子之间,可以有如此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从未将牦牛看做一只动物,而是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在那个短暂的刹那,他做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刚刚看完的作者与阿山之间的故事,开篇的《失去的森林》,悲怆、哀凉,让我读完一遍都没有再读的勇气,但是看到后面,作者未离家之前,对于阿山的疼爱,我深心以为,爱它就应该让它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小时候的徐达然可以很疼爱猴子阿山,他认为豢养它即是对它好,长大以后,他才明白,让它回到山林才是最大的好,让它过自由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好,但是这个好,他也给不了,人类生来的占有欲望让阿山囚禁在牢笼里,只能任铁链磨进血肉里。
看到这里我突然在想,如果当年牦牛的好朋友长大了,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他还会以自己一命换牦牛一命吗?还是尊重牦牛做为一个妈妈的选择!
前一段修习《金刚经》,佛陀每有所悟,都想到要普度众生,以前总觉得这样想太过于博大而不切实际。但是按照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修习的目的就是要心中空荡而宁静,那样的心胸自然装的下天下,看的下奸诈,所有的万事万物不萦于心,却都了然于心,这与许先生的悲心略有不同,但是佛陀看透了红尘,许先生为万物悲悯,殊途同归,却都是至高无上的大慈悲心。(《为众生的悲心》书评/红皇后)
推荐阅读:不能上升到金钱的爱都不是真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