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里,有没有过逃离的闪念?
刚刚读完了爱丽丝.门罗的中篇小说集《逃离》。这本书是在2010年买的,却尘封在书架上,直到前不久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也随之四处断货,才再次翻出来看。我清晰记得,当时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几句内容简介吸引了我:“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隐秘的念头,在某个瞬间里,会想要逃离身边熟悉的一切,去往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重新开始另一种人生?
我有过。小到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我曾在脑海里为自己重新构建新的性格、爱好,心想到了高中就很少有人认识我,我要试试成为另一个人;近到在某段爱情关系里,我真想彻底消失不见,让他以此意识到我的重要并后悔莫及;我还幻想过换一个陌生的城市,与过往的一切脱离联系,重新构建朋友圈,就像失忆了一样开始全新的生活。当然,最后这些统统都没有实现,我太瞻前顾后,做不到果断绝然,又害怕孤独,所以至今仍叠加着过往的正常轨迹,上学、上班、交友、恋爱、结婚... ...
也许正因为此,我才对那些敢于扭转整个人生格局的女人们格外着迷,她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和现实境遇?她们如何抵抗如黑洞一般的未知,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承受巨大改变所带来的余震?
第一次翻开书后,我读了不到十页就搁置了。因为情节实在进展太慢,大篇幅都是细微至极的描写。书就此放回了书架,陪我搬了两次家。再拿起来已是三年后,我从头认真读,在扛过了几页的琐碎之后,迅速被吸引进去。当人物、矛盾缓慢出现,那些有关环境、内心的描述有了具体对象,你便自动代入了角色。
书中有八个中篇故事,主角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的小镇上:跟丈夫经营着一家不景气骑马场的卡拉,学习古典文学专业、从未恋爱过的朱丽叶,高中毕业后在度假区做临时服务生的格雷斯,跟随父母搬去陌生小镇的敏感女孩劳莲……门罗故事里的主角并非身份特殊、性格尖锐,而是一群耽于普通日子的常人。她采用的也是写实手法,然而命运却隐藏在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悄悄扭转了主人公的一生。
卡拉曾经逃离了父母,与男友克拉克私奔,只留下一张字条:“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而她与克拉克的生活,因为骑马场的经营欠佳,克拉克日渐显露出的粗鲁无趣,心爱小羊的走失,变得困境重重。而此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她决意再次逃离,去寻找“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包括克拉克。”她乘坐一辆大巴仓皇上路了,却在即将驶出熟悉的小镇时哭了起来。她逐渐被一种惶恐袭击,“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期间。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她不顾一切地下了车,打电话给克拉克,让他接她回家。她的逃离,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书中的一个故事,这篇与书名同名,为《逃离》。在故事的最后,“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刺,浅一些呼吸时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呼吸一口时,她便能觉出那根刺依然存在。”
门罗的故事里,她并未给每一个“逃离”以对错的判断,你也无从找到什么答案,甚至,有些故事的结局都是不明朗的、主观的。她用细腻的文字为读者编制出一个平行的世界,在阅读时,你不再只旁观故事的走向,而是进入到主人公的生活细节、复杂情绪里,得以反观自省内心的真实欲念。
书的腰封上有句话,“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情绪,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就是这样吧,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里,我们曾涌现出逃离的闪念,虽最终没有践行,甚至早已被遗忘,但是它背后的情绪、欲望,却值得我们留意与思考。(《逃离》书评/yoy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