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奖评选目的
1.选拔优秀新品种 兰花优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是兰花栽培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纵观国外花卉栽培的历史,没有哪一种花卉能象人们对兰花新品种那样重视。人们在新品种面前显得神情亢奋、如痴如醉,这主要是因为新品兰花在美学上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刺激。而这种感受与刺激正是兰花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只要兰花栽培存在一天,新品种的培育、选择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 我国兰花新品种的选择,由于历史和技术上的原因,基本上还停留在从原生种的自然变异株中选择的阶段,远没有象国外培养卡特兰和大花蕙兰那样有目的地培育新品种,因而新品种出观的几率较低。加之近年森林面积的减少,自然植被的破坏,人为的乱采滥挖,都极大地破坏了野生兰花资源,给新品种的选择增加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因此,兰花新品种的选择就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 我国现有的兰花品种,与其它花卉如月季、菊花、梅花、牡丹等相比,品种显得比较少。[编者按:一般兰花专家认为中国兰花的园艺栽培品种在我国十大名花中是数量最多的,几乎有几千个栽培园艺品种。」因此,如何尽快地发掘兰花的种质资源,提出新的兰艺审美层面,丰富兰花品种基因库,是每个兰花爱好者的责任与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兰花博览会,应当把新品种的展示、选拔放在一个首要的地位。通过大会专家组的评比,一方面可以确认优秀兰花品种,丰富兰花品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新品种的选拔,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人们的兰花审美,使人们不但重视兰花的瓣型、色彩、叶艺等传统审美观,也同时重视兰花的杆高、朵数等过去不被重视的地方,拓宽人们的视野。新品种的评比,可以极大地调动人们培育、发现新品种的积极性。这对幅员辽阔,兰花分布范围广泛的我国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2.兰花栽培技术的提高 兰花的普及与发展,除了大力宣传,培养人们对兰花的审美情趣之外,其中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兰花栽培技术的提高。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城市与乡村的居住条件遇异,各种不同种类的兰花对环境又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个初入兰道的人来说,要想一下于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困难可想而知。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创造一个适合兰花生长的环境,要想养好兰花是不可能的,兰花的普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正是千百年来,兰花在我国普及程度很低、发展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客观地审视我国现有的兰花栽培技术,虽然各都出现了很多兰花栽培的技术能手,但总体上还处于一种经验型、原则型阶段,还没有形成兰花完整、系统的栽培理论和与之配套的实用技术、设备。同时,成熟的栽培技术,对于发掘、保存兰花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上,由于栽培技术的限制,很多兰花优秀品种,逐渐衰弱以致消失。有些新发现的品种,也因栽培技术不过关而不能成活,失去了无法估量的资源损失,是十分可惜的。先进的栽培技术,不但使兰花正常生长,还能提高繁殖系数,提高兰花的观赏性,使叶更秀、花更美、味更香。在良好的栽培环境下,有些兰花还能产生一些优良的变异,人工培育出新的兰花品种。 基于上述原因,兰花博览会应当把兰花栽培技术作为奖励的重点。因为新品种的发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深厚的养兰造诣、一双慧眼,以及机遇,并不是人人可为的。而栽培技术不同,每一位养兰人,都可深入钻研,都会有所收获。把栽培技术作为评奖的重点,人人都可参与,体现了兰花面向普及的观点。摒除了兰奖评选只是少数人的沙龙,普通群众难以企及的现象。每一位兰花爱好者,不管是什么兰花,也不管品种档次的高低,甚至是最普通的原生、种,只要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养得好,都可以参加展览,均可申请评奖。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广大群众的养兰积极性,从而促进群众性艺兰活动的开展。 3.兰花理论及科研的进步 如前所述,兰花理论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对兰花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兰花论著出现不少,但理论水平高者,能够给予兰业以前瞻性指导者尚不多见。我国古代,对于春兰、蕙兰形成了完备、系统的瓣型理论。这种理论至今仍对兰先审美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这种理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于它的不完备性:我们不能用瓣型理论去衡量丰富多彩的兰花品种,更不能以此作为评判兰花优劣的唯一标准。例如,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寒兰中找到如春兰宋梅那样的梅瓣品种,但我们就能以此断言寒兰中没有优秀品种吗?尽管无人这样断言,但寒兰栽培不受重视我想与该理论的影响不无关系。近代,首先在日本,继而在台湾发展起来的线艺理论,从叶面斑纹的欣赏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线艺审美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兰花理论宝库,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在上述两大理论的指导下,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选出了许多优秀的兰花品种。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瓣型理论,就不可能有宋梅、西神梅、大富贵、绿云、上海梅、程梅这样优秀的春兰、蕙兰名种。如果没有线艺理论,也不能选出如大石门、瑞玉、鹤之华等一大批美仑美奂的叶艺佳品。一种兰花审美理论的形成,将会指导选出一大批优秀的兰花品种。因此,兰花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传统审美认为。兰花以素色为雅,但颜色鲜艳,红、黄、白、绿、黑等色谁又能说不美呢?传统认为蕙兰的花杆以细为妙,朵数以9为宜。但我认为,花草高耸、粗壮挺拔、朵数越多,难道不显得越雄伟自然吗?再比如,叶质绵软、叶形弯垂为传统认可的美,但春剑那种叶形斜利、蓬劲向上的气势又有谁不倾倒?如此等等,说明兰花还有很多美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去发现,而这也是我们的兰花理论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当然,兰花理论不仅仅局限于笔者所说的审美方面。诸如兰花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气候、环境、病虫害等抗性的研究,对促进变异、人工育种方面的研究,兰花克隆技术的研究,收集编著兰花品种图谱等等。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兰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无疑应当给予奖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