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范范 发表于 2014-1-18 22:26:35

兰蕙的地理概念

清代出的有关兰花的书,主要是讲浙江和江苏的春兰和夏兰,一般叫做江浙兰蕙。如堵友仁的《我的搞兰生活》(是诸友仁的植兰笔记,未发表),沈渊如、沈荫椿的《兰花》,都是列举“江浙产兰蕙”为主的。江浙兰蕙是中国兰花的主体,这是历史习惯的叫法。吴应祥的《中国兰花》把其他各品种也列人,率先归纳成《中国兰花》一书。 而兰蕙产区,并不只限于浙江和江苏。春兰和夏兰的产区特征是和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地理气候条件相关联的。北至伏牛山、秦岭、大别山,南至武夷山,西至两湖的丘陵山地,所产兰花均与江浙兰蕙是同一大类。 江浙沪赣皖鄂湘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地理、人文、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说,兰花文化也是能够相通相接的,是有亲缘关系的。诗人屈原写的“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说明了兰花文化传播历史的久远。 浙江省在春秋时为越国地方,战国时属楚,秦统一时为会稽郡,汉时属扬州,三国时属东吴,唐置浙江东、西两道,清时为浙江行省。 江苏在春秋战国时,分别属吴、楚等国,秦统一时属东海、会稽等郡,汉时属徐、杨二州,元代时苏南、苏北分属浙江、河南行省,明属南直隶,直属于南京,清初设江南省,后置江苏省。 上海市现在是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但大部分市区在二千年前还是海浪翻滚的地方,唐天宝五年(74年),在吴淤江南岸(今青浦东北)始出现青龙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很快成为江南重要城镇,曾被誉为“小杭州”。后因海岸线东移,当时的吴淞江以南交流上的海浦成为来往船只的登陆点,并发展成闹市,此地得名上海。南宋时期正式设镇,元时设上海县,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称院(直)辖市,1949年解放后改为直辖市。 安徽省,西周时为院伯地,春秋战国时,分属吴、楚,秦统一时设九江、泗水等郡,汉时属扬、豫等州,元时属河南、江浙行省,明隶属南京,清初建安徽省。江西省,春秋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后置九江郡,汉属扬州,元建江西行省,是古楚国属地。 湖北省,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汉时属荆州,宋为湖北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清置湖北省。 湖南省,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秦时归长沙郡,汉属荆州,唐置湖南观察使,宋分湖南、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 河南省,自古属豫州,唐九州之中,向有中州、中原之称,春秋战国时分别属宋、卫、郑、赵、韩、魏等国,元代设省。东、南毗邻安徽、湖北两省。 从以上各省行政变迁和地理位置的关系,不难看出这几个省份在历史上行政管理互相交错,人文物产互有流通,文明悠久,这是兰花亲缘关系较明显的原因之一,故孔子过卫有“三者香”之说,屈原有“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之咏。 究其实,河南信阳、湖北隋州一带的春兰虽不香,但河南、湖北其他地方的春兰和夏兰却是很香的,而性状及权相近。湖南桃源,湖北宜昌、姊归和江西寻坞的兰都有极好的草。而这些草,其形态又与江浙兰蕙基本相同,而与川黔滇佳的春剑、莲瓣、朵香、豆瓣以及黔春大相径庭,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可见,它们与江浙兰蕙有同宗兄弟姐妹般的关系。 以上是就总体而言,随着近年各地新花的不断出现,江浙兰蕙的概念或许很快会被突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蕙的地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