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以兰寄情言志
兰外形简洁素雅,叶片细长柔软,花姿优美,清幽芬芳,具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的“四清”气质,在古代被列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他们以兰抒怀、以兰寄情、以兰言志。兰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哲人笔下君子的化身、文人墨客作品中美的象征,也是大众日常生活中寓意丰富的吉祥物。文/ 钟葵图:资料图片
兰花·生活·艺术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兰,古人常称之为芷兰、兰蕙、蕙芷。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称:“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芷兰。”
兰与蕙,本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兰为香草,蕙为薰草。兰是菊科的佩兰和泽兰,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零香。自宋代开始,兰蕙则单指兰科植物的地生兰。宋代文人黄庭坚称:“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荀子·宥坐》在谈到孔子虽热心救世但不为诸侯所用时指出:“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在这里,荀子把君子比喻成空谷幽兰,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也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说:“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这两段话,将善人、君子、贤者比喻成气味芬芳的兰花,难怪后人称兰为君子兰。
屈原热爱种兰佩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以兰抒怀、以兰寄情、以兰言志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理想、远离污浊环境、保全自己高尚品格的一种惯用方式,传达着自身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战国诗人屈原就是一个典型,他在《楚辞》中多次提到自己热爱种兰、佩兰,并以兰喻己,用兰的芳香象征自身从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是讲述自己喜欢佩兰和种兰;“户服艾以盈要(腰),谓幽兰不可佩”是以艾草比喻奸佞,以幽兰比喻自己,讲述自己受到奸臣的排挤;“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是指楚王不辨忠奸,颠倒黑白。
中国画家用水墨画兰,始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也许是兰的形态很适合国画工具笔和墨的发挥,其素洁幽香很符合历代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以兰为载体,把各自的理想、情趣、品格、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同样着意于描绘兰的神韵和秉性,但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郑思肖好作“无根兰”
越孟坚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字子固,号彝斋,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浙江湖州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文,擅画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他首创墨兰,用笔遒劲而舒展,清爽而秀雅,笔意绵绵,气脉不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墨兰图》,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叶柔美舒放,兰花盛开,如蝴蝶翩翩起舞。
郑思肖为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但未被采纳。后寄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意为思念赵宋(肖为“趙”字一部分);字忆翁,意为不忘故国;号所南,意为永属南宋人,故日常坐卧,皆背北向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他的墨兰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人们称之为“无根兰”。所谓“无根兰”,就是画兰不画土,且花叶萧疏,寓意宋土已被掠夺,表达亡国之痛。另外,他还在墨兰长卷中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的句子,以表达其民族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清气袭人。传世作品有《墨兰图》,画上题诗一首,钤章一枚,落款写“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只写丙午年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是时为元大德十年),他这样写落款是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元朝人。
<p > 元代画墨兰最有名的是赵孟詈驼杂旱热恕U悦项也是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浙江湖州人,世称“赵松雪”、“赵文敏”。他博学多才,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被称为“元人冠冕”。他画墨兰师承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舒展的笔墨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赵雍是赵孟畲巫樱??壮屑已В?没?剿?⑷宋铩⒗肌⒅瘢??雷髌酚欣贾裢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