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呼呼 发表于 2014-1-21 23:10:40

云龙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再上台阶

抢抓机遇 夯实基础 培植产业
云龙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再上台阶
近年来,云龙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为契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异地搬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以来,全县共争取和投入4个人口较少民族各类项目资金2855.1万元,极大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多年的建设,全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交通、水利、人畜饮水、能源生态、安居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特别是阿昌族地区发展成效尤为明显,通过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漕涧镇整乡推进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的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0%以上,农户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植壮大富民产业。该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烤烟、畜牧、泡核桃、茶叶、麦地湾梨、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傈僳族聚居地区以苗尾电站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畜牧和林果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苗族群众依托政府鼓励发展中蜂养殖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中蜂活框饲养,生产出的“野坝子花蜜”深受县内外消费者喜爱。傣族群众充分利用低热河谷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热带水果,畜牧业实现了从散养向集中养殖的过渡。阿昌族群众大力发展泡核桃、红豆杉、四季豆和生态茶园,并实现了订单农业,阿昌族聚居区漕涧镇仁山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672元增至3040元。目前,全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业已初具雏形,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加快。
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提高群众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民族教育投入,重点改善民族乡镇、边远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学校硬件设施,实行教育招生倾斜政策,扩大对少数民族招生规模,加大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助,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同时,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综合素质。
保护开发文化资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大抢救、保护、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力度,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村寨旅游业,积极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增强民族文化的活力。2009年以来,云龙县着力打造和弘扬了以大刀舞、圆鼓舞、耍狮等文娱活动为主的阿昌族文化;举办了以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展示为主的“阔时节”,充分展现了傈僳族风情;深入挖掘了以猎祭、建筑、工艺等为主的少数民族习俗和“耍马”、“瓜七七”歌舞等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民族干部培养,增强干部队伍实力。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积极选送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参加国家、省、州各级业务知识培训和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民族工作重点村设立民族工作信息员,充实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同时,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在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特殊作用。
(大理日报 通讯员 张雄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龙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