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严的生命
年初一去拜年,无聊地坐在那里补齐了我一年份的电视时光,瞄了几眼联欢晚会,看了两集武林外传,然后把一年份的广告都欣赏个遍,最后彻底崩溃,妄图在亲戚家翻出本《红楼梦》来打发时间未果,回来一怒之下就开始看《娱乐至死》,一篇缅怀印刷术担忧多媒体娱乐的檄文。当然八十年代的美国和八十年代的中国背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当作者在担忧电视的娱乐化渗透到了宗教,政治和教育界时,我估计我们那会还在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共观《渴望》,当时我们的电视节目,娱乐性可以说少的可怜。我印象中除了动物世界和一些译制片,实在是没啥吸引人的。这似乎就是有没有“老大哥”的不同区别,我们的电视节目惟恐别人知道自己好看,怎么恶心怎么整,难得出一个好看的,全国电视台就有本事群起而模仿之,模仿到观众恶心得不行,直到现在这个惯性依然存在。说什么靠看电视节目娱乐至死……我觉得吐死或者无聊死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而且,在我们电视台还没成个样子的时候,互联网已经兴起了,就如《世界是平的》里面的乐观预言般,我们瞬间就和资本主义社会同步了。那里的最新美剧刚开播,我们这里马上就能有整齐规范的字幕组翻译汉化。但电脑与电视机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脑的强制性远远没有电视机来的如此强烈。我们可以在电脑上选择视频,图文,有声……就拿广告来做比方,电脑上大部分遮挡内容的广告都必须可关闭(电视广告是强制性观看的,你砸破电视机也别指望关掉古装电视连续剧右下角的XXXX医院无痛人流的宣传)。并且,当大部分生产厂家已经习惯把广告作为行为艺术来宣传播放的目前,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产品功能描述和使用指南的说明书又开始成为相关网站的内容主流,我们称这种广告为——软文。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因为互联网的存在,文字的魅力反而开始回暖。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多媒体文化最大的弱点在于——和书中所担心的一样,就是缺乏关联性。我们可以在电视新闻里看完凶杀案就知道某处狂欢的消息,在网络上一边在BBS上拍砖一边用MSN打情骂俏,我们无法专一地做一件事情,而且现实让我们越来越觉得,似乎没什么东西是值得专一去做的。文化越来越肤浅,因为选择再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我们倾向于,东西应该越简单就可以得到才算越好,知识应该越容易理解才越接近真理。愚公移山也好,十年磨一剑也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好……已经变成了一种嘲笑。在得到越来越多信息的同时,我们应该警惕的是自己是否丧失了鉴赏能力。对美的鉴赏和反思,对时间的敬畏和珍惜。如果我们没有历史,没有环境,没有关联,没有思考,其实我们就什么都不是。
即便是在有“老大哥”存在的地方,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居民对于自由的迷惑和不安,而就我看完书以后的理解觉得,这些迷惑和不安大部分来自于,因为缺乏对关联性的把握而导致的自信丧失。我们在知道了许多类似于石油价格,国际局势,明星绯闻,凶杀推理的“大事”以后,我们基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就算考虑也考虑不出来),这些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知道它干吗用年?因为大部分所了解的事情除了拥有娱乐性外,已经和自己毫无关联了,所以我们开始默认也许世界本来就是没有关联这样的想法,现实的大量娱乐挤占了我们的时间,但这些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我真正可以得到什么又必须付出什么”这些最切身的需求并没有得到任何满足,这种虚空让我们感到饥渴,而导致我们更变本加厉地投入与己无关的娱乐活动中……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恶性循环。
所以说,娱乐至死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在笑但是我们却不太快乐。我倒觉得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有件事情必须正视或者理解: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痛苦的;快乐和自在是我们的朋友,寂寞和宽容同样是我们的朋友。而我们不应该因为困难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放弃做一件事情,离开某个人,忘记履行一个诺言,放纵自己的欲望……这些都很简单,但我们也不应该拒绝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可以笑也可以哭,学会娱乐也学会思考,渴望成功但不会被失败打跨,享受拥抱的温暖的同时了解孤单的宁静——回忆过去,珍惜眼前,展望未来,我无法选择人生的长度,我只有慢慢体会做人的尊严。(《娱乐至死》书评/菠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