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l685 发表于 2014-2-4 23:40:50

用等待来诠释爱

最近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两岁以来的心心,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来”,或是“心心要自己来。”出门的时侯,鞋子要自己穿;洗澡的时侯外套要自己脱,洗澡的小毛巾也要自己从装衣服的箱子里找出来再拿到浴室丢到浴盆里;拿一个小橘子刚要剥皮给她吃,又被她哭闹着抢过要自己剥... ...
在无数这样的时刻,你也只能站在门口,等着她认真地穿好一只左脚的鞋子,再拿起右脚的鞋将右脚慢慢地塞进去,然后暗自庆幸:幸好不用系鞋带;在她蹲在地上翻箱子找毛巾,眼看把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的时侯,你也最好不要出声不要帮忙,只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看着她,等她最终放弃寻找转向你寻求帮助时才出手;当你看着她稚嫩的小手使出那么大的气力,不光把皮剥下来连橘子都一并扯下半瓣,而且橘水横流,从手上流到衣服上,再从衣服流到地上的时侯,也最好忍住,不要打断她那屏气凝神专注的姿态... ...
对于心急焦躁,讲求效率的大人来说,孩子的慢可能是最不能忍受的,所以当孩子最爱说“我自己来”的时侯,大人最爱说的可能就是“快一点,你怎么那麽慢?”然后手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自己快速地搞定一切。孩子当然哭,当然闹,因为他自己做事情的权利被粗暴地剥夺了,但是大人心里舒坦了,还要嘴硬地说,你不懂,我是在教你,你做不好我帮你做不就好了。
前几日新闻里看到北京少年宫前家长为孩子报名的火爆场面,简直像春运时的火车站广场一样混乱,弥漫着焦虑,紧张甚至一丝丝的绝望。想起龙应台在《寻找幼稚园》里写到的一幕,“妈妈沮丧地走出精英幼稚园。她真想让她的宝贝经历一下中国的幼儿教育,不只是学习语言,还有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都是她想给予华安的,然而那时间,空间,行为的三重规格又使她忐忑不安:这真是三岁孩子需要的吗?……她想想,算了算了,让妈妈和安安好好度假吧!”大人有大人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大人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是一致的麽?各种的早教班,学习班,或许更多的是出自大人的需要吧?大人将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不停比较而产生或虚荣或恐惧之心,并将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的,或许只是大人能给他一个能按照自身成长规律慢慢长大的空间,和更多一些“自己来”的机会及耐心。
可话说回来,身为一名现代女性,既要顾到工作,又要照顾好孩子,实在不能不产生纠结和矛盾。在《野心》这一篇配的一张照片下有一小段这样的文字:“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而当文章中的好友若冰问彼时已有两个孩子的龙应台,“你后悔麽?”答曰:“还好!”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这或许真的说出了许多有野心的现代母亲的心声。
因着龙应台的大名鼎鼎,这本《孩子你慢慢来》经常被摆在书店的显眼位置,应该被很多人买来读过。但总还是觉得,在这个效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时代,“孩子你慢慢来”这样的呼声太微弱了。忍不住还是想唠叨一下。(《孩子你慢慢来》书评/心心妈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等待来诠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