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xbhnVd 发表于 2014-3-31 15:56:17

历史文化四大家

弥渡县城内的花灯广场,是“花灯之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广场西面正中的舞台后面.有一巨型红砂石雕塑墙,正面刻有弥渡花灯、民歌的生动表演图象,背面是一轴弥渡地方历史文化的缩影。其中的阳大历史文化名人,是在云南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是当地人心中的一份荣耀。
师范(1751—1881年),号荔扉,字端人,别号金华山樵,今寅街镇莘野村人。清乾隆甲午科(1774年)亚元,是一位享誉省内外的历史学家、诗人、编辑出版家,先后为官剑川州学司训、安徽望江县令。 他一生为官清正,同情百姓疾苦,重视教育,交天下名士,游览名山大川,知识广博,才气过人。被誉为“三江(江苏、浙江、江西)才子”和“强项令”。倾注一生心血编著书籍四百余卷,尤以《滇系》一书名扬四海,被大散文家姚鼐称为“史氏一家之美”。然而,为官清廉的他,由于编辑各类书籍资财耗尽,最后客死望江。离乡万里,全凭好友张鹏升义助归葬弥渡。著名柬臣、书法家钱沣有诗赞曰:“是人如天马,作驹已汗血”。
龚渤(1712—1759年),字遂可,号学耕,今寅街莘野村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侍讲学士、《大清会典》篡修官。为官期间,随乾隆皇帝谒景陵、泰陵,并奉旨祭拜北岳恒山,皇帝曾赐弯把皇伞、九龙壶等物以示褒奖。著有《使蜀吟》、《游燕草》、《塞上吟》、《留粤草》等诗集和《使晋纪程》等游记。告老还乡后,不交权贵,健户读书,过着“何必栽花好,锄园乐自如”的田园生活,终老村乡。
谷继岐(1739—1815年),号西阿,字凤来,今太花谷旗营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曾参与校译《四库全书》,又任固史编修、南城御使、武英殿提词官、成安宫总裁等职。在母吊孝期间,主讲五华书院,1795年入京官复原职,嘉庆三年(1798年)任福建监查御使,后又升为礼科给事中,1811年主讲梅花书院。谷继岐著作宏富,著有《五华讲义》、《历法秘旨》、《声调谱》、《历代大儒诗钞》及诗集《西阿诗草》、《龙华山草》、《采兰集》等。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史家称其“廉公有威,捧简待业。岐操贞行,台阁生风”。
李彪(1818—1896年),号菊村,字里海,今寅街大庄营人,清道光甲辰科(1844年)举人,曾任安宁州学正、内阁中书等职,后主讲大理西云书院、弥渡中和书院、香山书院。清云南总督岑毓英亲自给予他“滇水名家皆子弟”的评价以示褒奖。 李彪学识渊博,尤精天文、易数,曾参与光绪《云南通志》的编纂,一生著作丰富,《读易浅说》、《四书注解》、《律吕算草》、《筹算法》等尤为著名。新纂《云南通志》有传,并评价说:“彪独抗心理数不为俗学,间出其所得,为多士倡导,闻者皆惊服。至今滇西人士几无不知有李先生者。”
盛代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文化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