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iabao 发表于 2014-5-7 12:12:08

大理市海东新城“横空出世” 诗意家园宜人居

  大理,一座可以让心灵放松安定的山水之城,一个居游相宜的诗意家园,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鸟瞰全城  大理,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诱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白族民居,众多的古镇、古街、古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使大理逐步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投资创业的地区之一。“居在大理,就是享受她的阳光、空气和水;居在大理,就是享受她的生态、和谐与自然;居在大理,就是惬意,就是幸福。”这是大理“老”人或“新”人的共同心声。
  多
  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海风吹拂着洱海岸边的垂柳,踏过弯弯的小道,没走几步就踏入小岛。一块方正的石碑立在坡地上,走近才看清的“银梭岛”几个字,当年考古发掘的现场已长满青草,一切又回归自然,银梭岛曾是云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银梭岛贝丘遗址当年出土数以万计古代食用过的贝壳及石器、陶器、青铜器、骨器等,经测定,距今已有5000多年,新石器时期和青铜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大理的远古文明。
  洱海地区的文明从5000年前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中原文明相依相存,交融共通,而这种长期的交流,形成了以白族文化为主,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大理民族文化。
  唐宋时期,大理地区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和大理国地方政权,共延续了516年,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美国历史学家马克瑞研究后认为,公元1000年时,大理曾经是世界上14个大城市之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等也在他们的游记中对大理的美丽和辉煌有着详尽的描述。
  大理因其地处云南省承东启西、连北接南、沟通内外的优越位置,自古以来就是滇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人流聚集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大理曾经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直至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寺登街还完整的保留着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并于2001年被世界建筑基金会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
  大理人民,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而且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广泛吸收了中原文化、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创造了灿烂的南诏、大理国文化,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
  大理汉、白、彝、回、苗等各民族和睦相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5大宗教共存共荣,加之世界上独有的白族本主信仰,集中体现了大理的开放与大理文化的包容,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
  大理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元世祖平云南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等,彰显大理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几千年来大理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共存共荣的民族生态。
  绿
  绿色城市令人向往
  从银梭岛向西放眼望去,洱海碧波迎面来,白云系在苍山十九峰腰间,大理古城,白族村落如星星散落苍山下洱海畔,好一幅田园山水画卷。
  大理在低纬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长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风光宏伟秀丽,自古以来就有着“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的美称,田园民居独具特色,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多功能大容量风景区,是云南省旅游业的重要骨干区和滇西北旅游热线的核心。全州共有大小旅游景点130多个,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去年,大理州共接待旅游者1847.29万人次。
  大理州府所在地大理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多顶桂冠于一身,2008年荣膺“全球人居环境绿色城市”称号。
  大理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初步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水运结合,城乡联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北接川、藏可通往尼泊尔、印度,南可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滇西枢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诱人的高原山水田园风光,独特的白族民居建筑,众多的古镇、古街、古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使大理逐步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投资创业的地区之一。
  一批名人先后隐居在大理。舞蹈家杨丽萍在双廊建造了自己的会所——太阳宫;学者孙冕在大理古城打造了梦蝶庄,从此长居大理;上海艺术家沈见华携妻女在双廊建造了自己的家……而另一些曾休闲在大理的人,都爱上大理,他们在大理买房安家,成为“新大理人”。
  新
  海东新城横空出世
  登上海东新城的上和南山顶,放眼望去,宽阔平坦的城市道路、现代时尚的高楼、颇具特色的建筑初显雏形,一座新城正逐渐向人们走来。
  云南是个高原山地省份,山地之间稀少的平地,被云南人称为“坝子”。这样的坝子上,气候明媚、土地肥沃,是云南优质耕地集中地区,也是大多数城镇所在地。然而,云南山多地少,好的良田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城镇上山”成为最现实的路径。
  云南大理被狭长的洱海一分为二,洱海以西是云南少有的黑土层,近13万亩坝区优质耕地;南诏国、大理国在这里盛极一时,古城风韵结合白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而在洱海以东,由于气候干燥、土壤贫瘠,海东一直是一片沉寂之地。
  大理主城下关城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发展空间狭窄;如要“摊大饼”式扩张,必然要向古城和农田要地。2006年,云南提出“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引导大理城市布局由海西向海东转移,向荒山荒地要发展。
  2011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大理召开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会议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作出了转变建设用地方式,建设山地城镇的战略性决定。
  大理州委、州政府以坚定的信念、宏大的气魄、创新的精神,强力推动海东开发建设,迅速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海东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海东片区可开发建设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面积为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山地城市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海东开发建设,不仅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保护海西坝区优质农田,而且变低丘缓坡山地为宝,探索山地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自去年3月29日成立以来,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开展工作,完成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一、二期两万多亩征地和机构组建等工作。
  在加快海东山地新城建设中,坚持环保先行,目前已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垃圾600吨,采用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具有欧盟环保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现已并网发电。
  生态先行,海东山地新城城市绿色中心——起凤公园已开工实施。整个新城铺设中水回用管道,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中水回用率可达80%。
  基础设施先行,实施启动了大理市行政中心搬迁、大理卫校搬迁、大理森警支队营区搬迁、独秀路等四条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和双月路、览川路雨、污水管及中水回用管道等18个重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9.07亿元。
  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先行,大理技师学院、大理卫生学校已经在建,海东新城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艺术学校、城市博物馆等项目已经完成方案设计;去年保障性住房项目已经封顶,今年1330套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已经确定。
  截至目前,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已完成建设项目12个,组织新开工建设项目1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5.28亿元,共签订投资合作协议27项,协议投资额204.35亿元到位资金28.62亿元,完成土地征用47079.75亩,完成道路(路基)建设24.5公里,土石方2570万方。
  按照规划,到2015年,海东新城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人口;到2025年,将达30平方公里,可容纳25万人口,把海东片区建设成为特色浓郁、高品质的高原山地生态城市样板。
  目前,大理州正按照省委书记秦光荣提出把海东新区建设成为滨湖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相信不多时日,一个充满古老神韵、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大理州已初步形成了以大理市为中心,宾川、祥云、弥渡、巍山、漾濞、洱源等周边6个县为补充的“1+6”滇西中心城市群,各县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州城镇化率达38%。
  看亮点
  海东新城
  大理海东新城,规划范围南抵规划关宾路,北至罗荃半岛,西邻洱海,东接大丽高速。按照规划,到2015年,海东新城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人口;到2025年,将达30平方公里,可容纳25万人口,把海东片区建设成为特色浓郁、高品质的高原山地生态城市样板。
  责编:吴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理市海东新城“横空出世” 诗意家园宜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