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万革命老区人住茅草房 今年投5000万扶持
云南是我国革命老区形成较早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革命老区涉及47个县(市、区)和38个乡镇,革命老区国土面积18023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6%,但革命老区总体的发展都较为滞后。昨日,记者从省财政厅网站上了解到,为了解决革命老区特殊困难问题,今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帮助革命老区建设。现状
52.4万老区居民住茅草房
云南是我国革命老区形成较早的省份之一,百色起义后建立了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1935年红军长征后,在川滇黔边区建立了根据地。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弥泸、开广、罗盘、思普、滇南、滇东北、滇中、滇西北、滇西、滇北共10个根据地。
截至2013年云南省革命老区涉及47个县(市、区)和38个乡镇,革命老区国土面积18023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6%。有昭通市的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文山州的富宁县、广南县,寻甸的柯渡、曲靖市沾益县的播乐、罗平县的钟山、陆良县的龙海山、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普洱市景谷县的碧安、文山州邱北县的雄山、富宁县的谷拉,大理州祥云县的刘厂村等老区。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环境较为闭塞,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收入较低,人均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革命老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2011年,云南省扶贫办的《云南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上,身在革命老区的居民们,有52.4万人居住在茅草房里,19万人居住危房,有59.75万人急需异地搬迁,扶贫开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扶持
今年投5000万元支持老区
2007年,云南出台《关于加快我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从2008年起,云南省财政设立了革命老区专项扶贫资金,解决革命老区非公职“三老”人员(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及其遗孀的基本生活等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同时针对革命老区贫困群众,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根据省扶贫办的资料显示, 2008年到2012年间,累计投入老区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8.84亿元,实施了10964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8个整乡推进,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120.73万人次,完成异地搬迁扶贫7.11万人,实施扶贫安居工程2.87万户,在5个县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等。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22.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373.88元增加到2011年的4384.69元,增加2010.81元,年均增幅为2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5年翻番的目标。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有关文件,云南省列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扶持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区县共5个,分别是昭通市的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文山州的富宁县、广南县。支持建设的经费则是从中央彩票公益金中争取。2011年至2013年,共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建设资金4250万元,先后支持了威信县、富宁县、彝良县实施革命老区扶贫项目。
而对于其他没有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扶持县的革命老区则由中央和省级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据悉,2008年至2013年,云南省财政逐年加大革命老区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共投入中央和省级革命老区专项扶贫资金1.55亿元,专项资金安排从2008年的1000万元增至2013年的5000万元,年均增幅高达37.97%,2013年安排数较2008年增了4倍。
责编:吴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