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aba 发表于 2014-5-7 12:46:20

城中村拆迁中的城市化之殇 公租无门群租当道

  繁华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旁,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与现代都市发展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城中村,是这些建筑的专有名称。
  这里环境脏乱、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造成了诸多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也构成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有人形容它是定时炸弹和“毒瘤”,更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最后的港湾和堡垒。
  336,这是昆明市政府2008年宣布,将要在5年内改造的城中村数量。
  然而,在这些城中村里,大多住着刚从大学迈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买房,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扎根在昆明,带着梦想和坚强,生活在这个并不算轻松的城市里。如今,城中村面临拆迁,让这些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没地方住、小区房租高……种种压力使他们由衷感叹,生活原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价格低而备受青睐
  城中村的居住环境往往很差,硬件设施也不及周边小区好。但低廉的价格和便捷的手续,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选择到此居住。在这些租房大军里,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刚刚参加工作,经济上还未完全独立,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或在离工作单位较近的城乡结合部租住民房。
  小张前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现在一家科技公司供职。由于工作单位离下马村较近,就选择租住在下马村居民家中一间1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这一住就是1年多。
  “当时我的工资还不到1800元,单位附近的小区,即便是和别人合租,单间算下来的话最少也要600元,而城中村里240元/月的单间,虽然居住环境比不上小区,但的确能让我的压力减轻不少。”
  然而就在去年,下马村拆迁彻底打乱了小张的生活节奏,他不得不搬出已经居住1年多的“家”,而选择去哪成了困扰他的难题。无奈之下,他最终在母校附近的蒜村租住一套不足10平方米的民房。当然,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每天要在公交车上花费近两小时,房租也比当时涨了100多元。
  记者在蒜村看到,这里几乎都是3至4层的民房,且大部分都用于出租。民房内部设施简陋,狭窄的走道和楼梯构成了整栋建筑的通道。据了解,出租户会把每一层楼隔出多个小房间,面积大约在10平方米左右。这些房间以单间为主,里面放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单间价格大多在350元左右。当然,好一点屋里还会隔出2~3平米的卫生间或厨房,价格会相对高一些,但多数城中村里的租户都要使用公共卫生间。
  即便这样,如此简陋的城中村也是一房难求。据小张介绍,房东往往会要求租客提前一周续交房租,不续租要提前一个月说明,否则将不予退还租房时交的押金。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一个房客还未走,另一个房客就来看房,等着住进去。
  小张直言:“选择这里是迫于无奈,谁不想住环境好的地方。然而小区里每月近800元的房租,对于工资还不到2000元的我们来说确实难以承受。”
  逐渐消失的城中村
  2008年,昆明市政府提出,要把“城中村”5年重建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工程,使这一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城市发展的“亮点”、市民关注的“焦点”,变成经济发展新的投资“热点”。随着这一重要决策的下达,昆明城中村改造工作拉开了序幕。
  2月27日,全市多个城中村改造启动仪式正式展开,标志着这些“毒瘤”将被连根拔除,这些村子将变成风景好、环境美、道路畅的城市园林住宅。
  从2008年进行城中村改造至今,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民房越来越少。近些年来,由于昆明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上马村、下马村、岗头村、黑林铺村、梁家河村等这些为昆明人所熟知的城中村,一个个都消失了。不远的将来,茨坝街道的几个村子也将被拆迁,而小张所居住的蒜村也位列其中。
  居住环境差、每天坐公交往返于单位与出租屋之间……这些不利因素小张都能承受,然而他最担心的还是:当蒜村也面临拆迁时,哪里还会有便宜的出租屋。
  居住在落索坡村的小李是云南大学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由于工作单位在北市区车场附近而选择这里的城中村,除了房价便宜外,最主要是因为乘坐公交无需转车就可直达工作地点。
  然而,据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项目名单中显示,龙泉街道共有12个村子属于改造项目,落索坡村就是其中之一。
  小李说:“还能在这里住多久无法预料,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够针对我们这样的人群,兴建一批廉租房,让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能够留在昆明的同时,也给外来务工人员一些保障。”
  同样住在这里,来自楚雄的外来务工者小孙在餐馆做服务员,每天早上8点半从租住的落索坡村出发,徒步15分钟就能到工作的地方。他说:“由于是小餐馆,每月只有1200多元的工资,为了省点钱,就只能在城中村租房子了。”
  经过计算,小孙每月房租350元,由于工作的餐馆只包中餐,剩下两顿需要自理,除去日常生活必备的消费外,他每月只能剩下几百元的存款。
  对于昆明城中村改造,小孙颇有感言:“自从来到昆明打工,我都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如果将来落索坡村也拆迁了,实在没有地方住,就只能回老家了。”
  迫于无奈的选择
  如今,昆明城中村拆迁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其附近小区的房租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新亚地产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的小区房租价格上涨,有很大原因是由于城中村数量在不断减少。城中村拥有大量租客,但其改造需要很长周期,在改造完成前不仅房源数量少了,原来租住的房客还要重新找房子住。同时,拆迁户也不得不选择临时租房过渡。
  “新迎小区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三房,在几个月前,1400元就可以租下来,而现在低于1800元是租不到的。”
  房租的一路上涨,让被迫离开城中村的人不得不选择隐匿在各大小区里的群租房。
  “我们这里只剩下一个单间的高低床位了,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合住,单间的价格是500元/月,如果没有的话,就出租给你一个床位,价格是每个月300元。”新迎小区一户对外出租的房主刘先生介绍。
  “其他那两个单间比这个大一些,所以租金要贵200元。你再考虑下,我们小区其他几家出租的房客都已经满了,你要是不租的话,下次再来我可不敢保证是否还有房源。”
  据了解,这套出租屋的面积大概在80多平方米,整套房屋被分成三个单间对外出租,其余两间现已住进4人,客厅、卫生间和厨房等部分是公用的。至于房租,则是交一个月的押金后,再预交半年房租。这样算下来,比起租下整套要节省不少。
  经走访发现,类似新迎小区这样的群租房,在其他小区里也普遍存在。如北京路上的龙江雅苑、环城东路的东华小区等。这些小区的群租房都有共同的特点:房屋被分割成多间,少则4人、多则8人共住在一套房屋内。
  多人同住在一屋内,认识的就罢了,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顾,但不熟悉的还是会带来麻烦。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肖洪磊直言:“价格低廉,是人们选择群租房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业主把房租给别人时,不会到小区进行登记,物业也不知道里边究竟住着什么人。这样,群租房里就容易发生同室盗窃等治安事件。”
  在他看来,现在的保障性住房政策针对的是老市民,政府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今,城中村在逐渐消失,这一供求矛盾已经凸显,将这些人群纳入到廉租房条件范围内已经迫在眉睫。
  正如小张的话,“来昆明几年,已经慢慢融入并喜欢上这个城市。但过高的消费和房价,使得我们才知道,自己离成为一个昆明人,还很远。”
  7000余套,这是从今年房交会上保障性住房展馆里得到的数据。在参展的1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只有子君村和泽惠园的七千余套房源被告知11月交房。
  而近日,记者拨通了昆明市公租房公司的电话,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些房源还没有落实下来。但现在可以申请保障房,资料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参加摇号来租用廉租房了。
  诚然,城中村的消失在见证着昆明的飞速发展,在房价“一路高歌”的当下,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保障性住房。然而,人们只是希望这个“步伐”快点、再快点,好让那些喜欢春城的人停止到处奔波,真正和这座美丽的城市相融共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中村拆迁中的城市化之殇 公租无门群租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