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呀 发表于 2014-5-7 15:01:18

洱海整治3年投入30亿 网友曝出排污漏洞

  ●2012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实施“2333”行动计划,围绕到2015年末实现洱海 (论坛)有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的目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元,着力实施“两百个村‘两污’治理、三万亩湿地建设、亿方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项目。
  ●截至2013年,洱海水质连续3年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2013年连续有5个月达到Ⅱ类,洱海流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大理 (论坛)市将以高标准建设环湖截污管网,确保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环湖截污工程规划等前期工作,年内重点实施洱海北路综合管网建设,启动东环海路观音阁至上关截污工程。
  ●完善大理古城 (论坛)、凤仪、海东等重点集镇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年内全面完成流域111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并投入运行。
  2013年,洱海水质5个月保持Ⅱ类水质,但在9月份洱海蓝藻出现了大面积聚集。有专家表示,洱海正处于藻类活动的敏感期,洱海水质处于临界点,洱海保护面临拐点。
  之后,大理州市政府开展了系列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但日前,有网友举报双廊环岛管网有污水外泄、河道有垃圾、污水,大理州环保局督促检查发现,环岛管网污水外泄主要是人为破坏引起变形,管道内餐饮油污累积堵塞所致。大理州环保局已责成双廊镇政府7日内完成对外挂式管网的全面疏通和修缮,同时,按照《2014年度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对大理市政府的考核目标扣减1分。
  自1996年9月至10月,洱海曾出现大规模蓝藻爆发,大理市举全市之力,多管齐下,洱海流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经验已推广向全国。为巩固提升洱海保护治理成果,2012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实施“2333”行动计划,围绕到2015年末实现洱海有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的目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元,着力实施“两百个村‘两污’治理、三万亩湿地建设、亿方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项目。
  双廊环岛管网遭人为破坏市政府考核被扣分
  3月8日,网友@玉几岛孙堂发微博称,双廊投入几百万的排污管道,服役不到一年漏洞百出,出去走走随处可见死水、垃圾。日前,记者来到双廊,在几间客栈后面看见,临近洱海一面的管网一半浸于洱海之中,一半露出水面,记者注意到,环岛管网已出现部分裂缝,黑绿的污水涌出管网,流入洱海。
  3月11日,大理州环保局表示,大理州环境监察支队已发现问题并到现场监察,向双廊镇镇政府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随后州环保局再次现场督促检查发现,环岛管网污水外泄主要是人为破坏引起变形,管道内餐饮油污累积堵塞所致。州环保局已责成双廊镇政府7日内完成对外挂式管网的全面疏通和修缮,要求餐饮经营户必须安装隔油设施,并对辖区内5条农灌沟彻底清理,增设垃圾收集箱,全面加强对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对人为破坏管网的行为移交环保公安立案侦查,并将联合当地政府在沿湖设置警示宣传牌,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按照《2014年度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对大理市政府的考核目标扣减1分。
  3月17日,记者向双廊镇负责洱海保护的工作人员范先生了解到,管网污水外泄主要是由于有客栈将杂物堆放在管网上,将管网压弯变形至破裂导致污水外泄。其表示,管网被破坏部分约12米左右,目前堵塞的部分已经进行疏通,管网也已重新更换。
  明年末,要实现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
  资料显示,1996年9月至10月,洱海曾出现大规模蓝藻爆发,水体透明度下降,藻类数量增多,发出刺鼻土腥味,水质透明度下降,由1994年的4米,降到1.5-1米。
  2003年7、8、9三个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降至历史最低(不足1米),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洱海水质监测一共涉及28个指标,但最主要的控制性指标有总氮、总磷、溶解氧3个,从长期监测情况看,洱海多数月份为Ⅲ类水,主要是总氮超标,其主要原因是湖体生态功能受到损害,自净能力下降,流域种植养殖业和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加重。
  大理市举全市之力,“十一五”以来,在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污染负荷加重、流域地区总体降雨偏少、上游来水量严重不足、气温相对较高的不利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治理效果逐渐显现。洱海水质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海富营养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洱海水生植物渐渐恢复达35种,洱海生物量从16万吨增加到20万吨,湖内已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被角无齿蚌、云南裂鳆鱼、中华鳑鮍等物种又重新出现。环58公里的洱海湖滨带,1万多亩人工生态湿地相继建成,不仅使洱海的“逢然之肾”得到强健,还增添了洱海的魅力。
  2012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实施“2333”行动计划,围绕到2015年末实现洱海有8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水质的目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元,着力实施“两百个村‘两污’治理、三万亩湿地建设、亿方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项目。
  截至2013年,洱海水质连续3年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2013年连续有5个月达到Ⅱ类,洱海流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苍山无序取水致清水入湖减质减量
  “苍山源头的水是清水,到了大凤路就变成Ⅱ类水质,大凤路到大丽路就变成Ⅲ类水质,大丽路到海口就变成了Ⅳ类水质”,大理市水务局局长杨泽民介绍,苍山十八溪无序取水的问题是导致清水入湖减质减量的主要原因。
  杨泽民介绍到,在苍山十八溪中取水的取水点有178个,其中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有21家,其余157家均为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无序取水现象在苍山比较严重,其中茫涌溪、万花溪是无序取水点较多的两条溪”。据其称,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多为河道两边的百姓自由取水的情况。从1957年有资料登记以来,苍山十八溪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亿立方,而据统计目前苍山十八溪平均每年取水量就为1.9亿立方,流入洱海仅为1千万立方。
  目前,大理市水务局对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157个取水点进行了用水登记,下一步将要加大行政执法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严格查处无序取水的违法行为,杜绝取水口的增加。并督促现有取水户,安装取水计量设施,进行计量用水管理,逐步使苍山十八溪用水向统筹管理迈进。同时其还建议因地制宜对海西片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灌溉用水为海西统筹供水全覆盖,取缔十八溪取水打下基础,使更多清水入湖。
  此外,今年内大理市水务局还将完成中和溪、茫涌溪、白鹤溪三条溪的清水产流项目,进行河流清水通道建设,对沿岸村落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水质。“整治无证取水是保量,清水产流是保质,两个项目进行起来,以后每年有一亿立方清水流入洱海都没有问题”。
  据了解,为了加强苍山十八溪的取用水管理,确保亿方清水入湖,大理市水务局已完成了《大理市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管理办法》的拟定,并于3月23日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待进一步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在三月底出台《大理市苍山十八溪水资源管理办法》,为加强十八溪的用水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推进“两百个村‘两污’治理”
  “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大理市将以高标准建设环湖截污管网,确保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环湖截污工程规划等前期工作,年内重点实施洱河北路综合管网建设,启动东环海路观音阁至上关截污工程。同时完善大理古城、凤仪、海东等重点集镇污水收集、处理再生水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年内全面完成流域111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并投入运行。
  此外,年内大理市将全面建成流域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并投入运行,同时确保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运行,日收集清运处理生活垃圾不低于600吨。并逐步实施西洱海及主要入湖河口、重点湖湾底泥疏浚,按照洱海保护要求对洱海旅游船舶进行提升改造,切实削减内源污染。同时派出得力人员作为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入户,开展以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重点的村落污水、垃圾、畜禽粪便治理及洱海保护治理宣传发动等工作,打造洱海流域“美丽乡村”典型示范区。
  在湿地建设方面,大理市将继续以上关和环洱海两个片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湿地恢复建设,推进环洱海生态旅游走廊实施,全力开展洱海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工程建设力度,同时探索通过招商引资、委托管理等形式让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湿地运营管理,在确保环境保护功能的前提下选择种植有开发利用价值、可产生经济效益的物种,开展湿地多种经营,探索“以湿养湿”的新路子。据了解,大理市计划2014年内完成上关万亩湿地中的江前、江尾湿地主体工程,启动实施机场路湖滨带玉白菜节点生态湿地工程,力争2014年内完成环洱海生态旅游走廊概念性规划。推行宜租则租、宜征则征相结合的办法建设湿地,积极引导和鼓励以“湿地”养“湿地”方式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努力探索湿地建设管理新模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洱海整治3年投入30亿 网友曝出排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