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实施“三丧失”救助工程
实现服务群众“零公里”谱写干群鱼水深情祥云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施“三丧失”(丧失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丧失脱贫基础)救助工程为平台,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沉下身子、真行动、结亲戚、用真情,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谱写了干群鱼水深情。
沉下去,摒弃“油水关系”。祥云县各级党员干部以端正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树立察实情、办实事的思想意识,既沉下身又沉下心,通过“三深入”、“四联户”、民情访谈等方式,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把握群众所思、找准服务需求。针对现有救助机制、救助方式,难以帮助深度贫困人口中丧失了劳动能力、丧失了经济来源和丧失了脱贫基础的特困户走出困境这一实际,祥云县县委、政府,精准定位,积极探索农村特困户救助机制,凝聚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活力,坚决摒弃“油水关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通过全县10个乡镇2000多名乡镇、村组干部多次深入调查确认,5000多名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讨论评议,县级17个单位的53名党员干部组成的10个工作组实地核查专户建档,经县“三丧失”救助办公室审批,全县600户“三丧失”特困户被纳入救助体系。
真行动,筑牢“鱼水关系”。祥云县委、政府坚持领导带头,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有效的措施取信于民,进一步筑牢“鱼水关系”。祥云县按照“以户认定、以人补助、人户结合,分类托底保障”的方式确定救助标准:一类对象每户每月补助200元再加每人每月100元;二类对象每户每月补助150元再加每人每月100元。县、乡镇、村(社区)、组逐级成立“三丧失”特困户生活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同时整合财政、民政、教育、卫生、扶贫、残联、妇联等17个部门共同参与救助工作,形成救助合力。祥云县以“分类托底保障”的工作思路,从2014年开始进行救助,总体目标是2014年救助600户、2015年新增600户,用三年时间实现“三丧失”特困户救助全覆盖,使他们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探索“三丧失”特困户的住房改善、看病、就学,编织起一张安全牢靠的民生托底保障网。
结亲戚,结出“鱼水深情”。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三丧失”特困户家中嘘寒问暖,送去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温暖。目前,全县106个部门,认已经确定的600户“三丧失”特困群众为亲戚,把他们当作家人,时刻走进他们,真帮实扶,把挂钩联系联到特困群众的“心坎上”,演绎出“鱼水深情”。1-5月,已累计为600户“三丧失”特困户(一类332户、630人,二类268户、681人)发放救助资金118.82万元,受益群众1311人。对于少数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三丧失”特困对象,由专人负责对其开展个性化服务,并结合党员到社区、村组服务等活动,在各党支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救助对象开展贴心的服务。同时,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干部挂钩“三丧失”特殊困难家庭制度,分户包干,进行一对一服务,定期深入这些困难家庭中开展看健康状况好不好、看精神状态好不好、看生活物资缺不缺,问困难、问需求、问发展的“三看三问”工作。
用真情,谱写“鱼水赞歌”。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尽心尽力,想办法、出政策、定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设身处地用真心、动真情为困难群众着想,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谱写了一曲“鱼水赞歌”。救助工作开展以来祥云县建立了“三丧失”特困户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多方筹集保障资金和扶持救治等制度,逐步建成了以“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三丧失”特困户救助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将“三丧失”特困户生活救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同时,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捐款、结对、自愿认助等方式积极参与“三丧失”特困户生活救助,使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目前,已经有200户“三丧失”家庭被商会和企业踊跃认助。(雷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