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学妹 发表于 2014-6-24 13:13:22

想想这些年

刚刚拿到书、只看了序。然后打开页面码这篇文章。
让我想想、我第一次读韩寒是初中一年级。《光荣日》。
那时候我真是讨厌极了他,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进那样裸露直白的文字,心里想着这厮怎么就一流氓还出书,还这么火?
许多年后,想起当时的情形,我想我们都有错。那时候的韩寒还未曾这样经过沉淀历练并懂得收敛锐气自我反省,而那时候的我,带着浓重的伤感小资文艺气息,十三岁的姑娘读不懂韩寒,也不该读。
第二本是《长安乱》。我想如果不是这本书,长久的时间里我都会带着对这个大龄青年的鄙视和唾弃拒绝关于他的任何作品。我是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看的,起先还带着浓重的不乐意,可是少年时候的自己不学无术,只爱旁门左道,比起那些晦涩冗长翻不到头的考试试卷,这本纯白底黑字的小说显然更有吸引力。
这不是韩寒最好的一本书。如今看来语言嚣张跋毫不收敛,虽然还是一贯的韩寒风,却锐气满篇。
正合我意。这篇反而出版的更早的小说,对于十五岁的自己来说更容易被其中偏于武侠并存在少年爱情的情节吸引。并且,在那个年纪,我开始渐渐摒弃四娘每天忧伤逆流成河的黑暗情绪,更偏向于把浓重的情感化为轻描淡写的释然,并带着少年的伪愤青情怀。后来我用《光荣日》从同学那里换走了它,至今放在书架最郑重其事的一排。与好坏无关,只是重要。
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可以说,韩寒,对我胃口。
说到这里,插几句。对于多年来对于韩寒和郭敬明的争吵屡禁不止,我未加入哪一派,并对双方都理解。我也是看着郭敬明《夏至未至》度过敏感青春期的姑娘,并且至今觉得那是本不错的书。郭敬明出了这么多书,《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夏至未至》是经典,也是唯一令我感动的故事。什么狗屁抄袭我懒得管也不想管,只是从书里,我看到了郭敬明的真诚,我读到了他自己。其实到现在,我都觉得我们的社会不够宽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就像强迫症患者,抓住了一只虱子就要把所有汗毛拔下来。我们咄咄逼人,我们嘲笑讽刺,我们自以为是,当在这些阴霾笼罩下的被害者终于站起来变成了我们想象中的人,于是我们用一副“你看,我没错”的表情站在一旁用更加犀利的言辞嫉妒着。
我不喜欢现在的郭敬明。他和韩寒都在某一时期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但是在我看来,郭敬明走得太远了。又或许是从前种种伤害让他包裹起了自己的情怀,变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坏人”。无法评论对错,每当我想起众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想起《消失的子弹》里刘青云说: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是为什么,好人会做坏事。
人类本身就是矛盾。但是我相信人性里存在绝对。这种绝对应该由慈悲而始,由忏悔而终。我记得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中,有一位记者问到韩寒关于郭敬明的看法。我喜欢他说的话,十分中肯。我记得里面最后一句大抵是说“作品没有什么好坏,但是作为一个作家,在道德上应该有职业底线。这是我对他真诚的建议。”
韩寒是一个慢慢活的明白的人。在我看来,他善于思考和被思考,他犯过错,但是愿意反思,才把这条路走亮堂了。而郭敬明其实自始至终都怀揣着对于社会的极端思维和潜意识的报复心理,同样,这样的人对于感情也是极端重视的。任何事情走到极端都会颠倒,以至于出现了前几年种种的事端。我并不认为他是错的,我想他只是不够幸运,在这条轨迹上,在最关键的那个点,没有遇到好的向导,没有人或事在他价值观的天平左右摇摆时出现拯救他,才让他走到了另一条路上。
不可否认,感情极端的人更容易获得大众所认知的成功。可是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成败。如果你活到死的时候还逞强的笑着,其实心里却呐喊着这么多年的控诉:为什么不理解我,受到伤害的是我,我只是保护自己而已啊。
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跑远了。回到韩寒。
再后来读高中。自己大概突然开了窍,又或许是懂得怎样弯腰。开始心甘情愿趴在跟丧礼撒的白纸一样的卷子上每天从早做到晚。那一段时间,甚至都来不及痛苦。
那几年,只读韩寒。《一座城池》《毒》,到后来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他妈真是太喜欢这个名字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天天从题海里抬起头来,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听着教室外面没完没了的知了叫,我就是觉得纠结,这种纠结不是难过,就是一种活不明白的情绪,我带着孙睿《活不明白》里的男主角热血又屌丝至极的情怀,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觉着心里关于信念的钟摆当当当的敲得我脑袋疼。后来我看到这本书。我靠。我当时就一个感觉。老子他妈的就是想跟这个世界谈谈。真真说到我心坎儿里了。
我现在已经忘了这个故事跟1988有没有关系,不过我开始渐渐觉得,韩寒是个温情的人。这儿词儿用来形容大老爷们儿可能不太合适。不过就凑合着看吧。我喜欢他故事里男主角一副看似吊儿郎当不经意糊里糊涂没出息的样子,但是从某一方面来看,他们,都是善良至极的人。
我懂他们。
这个社会已经很久没有给善良的人好果子吃了。大抵是我们习惯了用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世人。于是无私变成了做作,奉献变成了企图,真诚变成了虚伪。我前面貌似批判了太多次社会,整个一愤青。
但是我想在这里说,我相信这个社会。我觉得它其实还是好的,并且用那句庸俗的话:“我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媒体向我们渲染了太多负面的故事,或许用“摘选”更为合适,因为无可否认,这些不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人确实存在。我并不反对媒体这样的行为,相反,这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更完整的一面。
我想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做。不是说置这些负面报道而不顾,更不是从此变成和新闻中一样的人,我们怎样置身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去完善自己,变成一个善良的人,这才是难事。这种平衡非常难达到。我做不到,世上鲜少有人做到。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还没有做到,就放弃去做。
再后来。韩寒出了杂志《独唱团》,我只买了一期。当然,也只有一期。停刊的原因大家都明白,也不在这里赘述。
我喜欢周云蓬那篇《绿皮火车》,也是从这儿开始,我试图去了解这个盲人民谣歌手。后来他出了一本书《春天责备》,我犹豫了一下没买,好像太贵了。或者我还是更喜欢听他唱歌讲故事。
这本杂志里,韩寒继续着《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那个时期,我已经把我的豆瓣说明改成了“我愿意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我觉得挺好,真的挺好。人生总是要经过一段撞了南墙还不死心的狗血剧情,然后擦掉脸面上的脏血,回归最初的自己。
再过了一段时间,韩寒出了本《他的国》。我没看,到现在也没看。没啥理由,我那段时间经费紧张,后来宽裕了,懒得买了。也许以后会看,听说不错。
去年出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吧,在北京买的。各种文体结合,但是挺不错,相比于小说,我更喜欢杂文里的韩寒。我不觉得复杂是个贬义词,但是我喜欢简单这个词。我开始觉得韩寒是个很简单的人,这种简单非常难得。盗用海子的诗:他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他的幸福,并且为陌生人祝福。我特钟情封底书名下面的话,接着书名是这样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简单的人,心有大爱,才能看透彻,懂慈悲。
然后到这本,其实之前就听说《一个》的电子杂志了,但是说实在的,我从来没看过电子杂志,并且对它十分不感冒。我觉得书就是书,杂志就是杂志,搞个电子是什么玩意。你搞个电子女友电子男友的你有感觉吗?摸都摸不到,怎么爱。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跟笔记本套似的。我随手翻了翻,看到了很多受过争议的歌手作家以及其他职业的人的名字。书做的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并且还有我的男神陈坤。
但目前为止我只能对这本杂志持着怀疑的态度。
那么,韩寒,让我看看吧,看看这一年你做了些什么。看看这本越来越像文艺杂志的杂志到底会不会让我失望。
是的。文艺没有错。但是复兴“错”了。希望你“错”的彻底。(《一个:很高兴见到你》书评/Nor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想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