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坯房抗震性探究
“8·03”地震中受损最多最严重的,就是当地大量的土坯房。在重灾区龙头山镇及其所属村庄,这样的房子就是大部分村民的栖身之地。虽然近年来云南在加固、改造农居工作中投入巨大,但农村危房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日之功。
震后,龙头山镇营盘村委会冯家寨几成废墟,坍塌的土垒、支撑屋顶的老木料和瓦砾随处可见。这些,就是建房的全部材料。
87岁的冯朝顺光着膀子,虽然年事已高,黝黑的身体仍显出庄稼人的结实。他坐在屋檐下,使劲吸着唇间的香烟。他说,“8·03”是他这辈子经历的最烈的地震,也是乡亲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冯朝顺和儿子住在一起,他们的房子就处在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委会冯家寨。冯姓是大姓,村子因而得名。
地震时,冯朝顺感受到了强烈晃动,但他们家的房子墙体并未倒塌,只是屋顶几处瓦片坠落。震后,全村唯一没有倒塌的房屋就是他们家的这间土坯房。冯家寨1100多户人家,几乎全是土坯房,震后,整个村寨成了一片废墟,坍塌的土垒、支撑屋顶的老木料和瓦砾随处可见。这些,就是建房的全部材料。
在冯朝顺和多数村民看来,这种房子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更早的时候,当地房屋的墙体是用泥土灌筑的,而屋顶的材料还是草、竹。
冯所住的房子一直是村里的“标杆”建筑,据称已有290多年历史,住过十二代人。他告诉都市时报记者,在1915、1925年,村里两次遭到土匪洗劫、放火,村里唯一留存较完好的就是他家的房,墙体没有影响,只是重新修了屋顶。
正是这两次劫难,村民重建房屋时舍弃了草和竹类易燃材料,屋顶直接用泥土加木料灌筑而成。近年来,经济条件好了,屋顶材料换成了木料、瓦片。
在当地,房子都是村民自己修建的。一所房子从平地基到修建完成,如果不受雨雪天气的影响,一个月的工时就能完成。一般情况下,需要2人挖土、10人背土(运送)、2人上土(装卸)、12-13人冲墙(灌筑泥土、堆砌墙体)、2-3人拍墙(灌筑后平整墙体)。
受当地自然、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修盖一所房子所有的工序全部靠人力来完成,房屋建造材料也多受限制。村民冯忠敏说,龙头山镇营盘村冯家寨所处的地块主要是沙土,修盖房屋只能用泥土来灌筑墙体。泥土取自田间地里,且要到村子一里外去背运。“如果你家的田地没有适合建筑房子的泥土,还得到别家地里去买。”冯忠敏说,这也加大了修建房子的成本。
村里原有40个冲墙工,因为一部分人老去,现在只剩下20多人了。冲墙工是修建房屋中的技术性工种,不可替代。在墙体灌筑时,冲墙工人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墙体宽度,用木板把需要灌注的墙体空间留足,再把搅拌后的泥土往里灌注、冲撞、压实。“泥土湿了不行,太干了又难以凝固。”冯忠敏说,最后还要保证墙体垂直。灌筑后的墙体是整块连在一起,里面没有任何“骨架”。
冯家的老房子没有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他们认为一是墙体灌筑时比较厚实,二是墙体整体高度不高,只有5米左右。而村里其它土坯房全部倒塌的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是墙体厚度不够,且高度在7-8米,遇到大震容易倒塌。
冯家寨的房屋大多修建在山坡上,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用水泥修建的沟渠横穿村寨,水渠堤宽50厘米左右,很多时候充当村中道路。此外,村里还有一条用水泥、沙子简单铺成的,长10余米、不到2米宽的道路。村民冯仙介绍,“这是冯家寨最好的道路”。
当地的经济状况可见一斑。冯忠敏说,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用砖石、钢筋混凝土来建房是不现实的”。
成本不到1万元,土房如何抗震
当地多数人建房的成本在1-2万元左右,一些房屋甚至不到1万元就修起来了。这种房屋的抗震性,连修建者自己都担忧。
一次6.5级地震,何以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鲁甸当地的建筑抗震能力因此饱受质疑。《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称,“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除了冯家寨,营盘村委会的梨园村社有70多户村民的土坯房倒塌。村民蒲渊介绍,地震时他的父母正在家中,房屋被震塌,父母均被埋压在废墟下,身受重伤。
蒲家的房屋是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由泥土、木料修筑的房屋。房子建于1999年,与村里的房子相比盖得相对较晚。15年来,房子花费最大的是把木门换成了比较新式的铁门,之后整个房屋结构基本没有变过。
叶大妈的家在龙头山镇老街街区。她告诉记者,街区老屋都已年代久远,最短的也有50多年,而时间最长的算是她住的老房子,至少有160多年的历史了。几代人居住,除了更换过门窗、屋顶,墙体等结构没有做过加固。地震后,老街上60多间房屋倒塌,她家的房子也未幸免,地震时她不在家中,躲过一劫。
龙头山镇镇长陈国永说,地震后,街上的老房子全部倒塌,“造成几十人死亡”。不过,采访当日,确切的伤亡数据并未统计出来。
都市时报记者从八宝、银屏、龙井等村寨的村民处了解到,当地均为土坯房,地震后房屋全部坍塌,无一例外。
土木构建的房屋如何抗震?在统计上述受访者的房屋修建成本时发现,多数人建房的成本在1-2万元,一些房屋甚至不到1万元就修起来了。这种房屋的抗震性,连修建者自己都有些担忧。
鲁甸县处在滇东北昭通-鲁甸断裂带区域,属地震易发地带。历史数据显示,在昭鲁震区50公里范围内,有过5-6级(含一次6级以上地震)地震34次。昭通市位于地震活跃地带,地质复杂,地震后容易引发严重山体滑坡、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都威胁着村民的生命。
相关统计显示,昭通市房屋面积总量在云南位居第二,但房屋结构抗震能力低,砖木结构、夯土墙、垒石墙加简易人字屋顶等不具备抗震结构的房屋在昭通市占80%。这也是此次地震房屋损毁大、人员伤亡多的原因之一。
农村民居何时能“强身”
云南面临地质灾害的地区多,涉及人口众多,加固改造农居投入的资金虽以数十亿计,但仍犹如杯水车薪。
2000年,以皇甫岗(现云南省地震局局长)为带头人的专家组,就对云南地震活动进行大量研究。结论显示,云南地区地震活跃期呈现东西交替的特点,至2010年前后几年,应高度重视云南的东部地区强震的危险性。他们提出,云南应该提早做好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对特殊地域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009年,在李永强撰写的《云南人员震亡研究》一书提出,“从历史震亡特征、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和震亡风险评估的结果看,云南东部、红河州北部、玉溪市、昆明东部和北部、昭通一带是未来5-10年的重点防范的高风险震亡地区”。
不过,在这些研究结论的背后,仍然是小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面积房屋毁损。
事实上,2012年彝良地震时,震区民房抗震性能较差,是造成严重灾害的重要因素就受到广泛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皇甫岗承认,这是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民房的确有设计修建问题”。当时,彝良5.7级地震造成81人死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在灾区现场看到土石结构的民房,“无梁无柱、石块垒墙,震动后房屋全部散架、墙体垮塌”。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在震区,土石结构的房屋建筑的毁坏率高达65%以上。
在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严重的环境下,土坯房也成了村民们的心病。蒲渊说,村民们并不愿意居住在这样的土房里,“因为没有钱,大家都盖不了好房子”。蒲渊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能存1万多元,“如果要建盖一所10多万块的好房子,至少要10年时间”。
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对不同结构房屋比例影响明显。统计分析,云南1993年开展规范化评估以来的29个震例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每增加一个档级,土木房屋结构房屋比例下降3%-10%,砖木结构比例增加1-10%;而砖混结构房屋比例增加不明显。
实际上,农村民居抗震问题上,2007年云南已经开始在做。“但至今效果并不明显。”上述受访的云南建筑专家委员会的人士说。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云南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并公布了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据云南省住建厅公开的资料信息,2011年国家、云南省、州、市三级投入的资金达79亿元,主要就是用于农居的加固改造、拆除重建。
不过,统计显示,云南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涉及69个县城、200余个乡镇所在地、40余万山区农村人口。这些投入与如此大的工程量相比,犹如杯水车薪,农村危房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都市时报)
《地震谣》:700多年前国人的抗灾吁咏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国地震频发,南至云南,北到内蒙古,东到辽东半岛,西至甘肃,地震灾害连续不断。元代诗人杨维桢以一首《地震谣》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情况: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地积大块作方载,岂有坏崩如杞人。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动摇海水泄。便恐昆仑八柱折,赤子啾啾忧地裂。唐尧天子居上头,贤相柱天如不周。保国如瓯,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忧?”
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地震时)国家拥有像唐尧一样的明君,还有如擎天不周山一样的贤相,中华赤子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救灾境况,正如诗人在诗中所描述的一般:国家领导人在灾害来临时表现出的高度责任心,使得整个国家固若金汤,人民能够从容地面对自然灾害。
责编:张雨枫
关注搜狐焦点微信公众号 关注大理搜狐焦点微信公众号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
搜狐焦点主编对热盘的评价
今日热点
8月23日”婚房有戏“看房团报名
腾瑞幸福里售楼部全新升级 董事长签约人气爆棚
[*][本地] 地产依赖度城市云南排前列 “最佳购房季”或已到来
[*][动态] 河畔阳光特惠首付2万买2房 洱海龙湾精装公寓 拎包入住
[*][导购] 田园风光度假别墅推荐 市内潜力无限商铺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