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cuy 发表于 2014-9-6 22:15:09

因为对他抱有期望,所以才会那么失望

作为一个非常爱读昆德拉几乎把他视作一生知己的人,这次失望几乎是必然。在7月看见书名的时候就有所预感。
其实对于我来说,或许读他的书越少才越容易被他吸引,但被他吸引之后自然越想读更多的,可是读得越多他就原形毕露。他的原型就是“媚智”(自己编的一个词,只可意会)。
读这本书的时候,他熟悉的味道又扑面而来,我首先承认这种熟悉的调调正是我一直那么喜欢他的原因。聪明,是的,这个人相当聪明,抽象思维和想象力高度发达;犀利,哈,Hell,这个人犀利到不行;幽默,是的,他的幽默是我最能体会的那一种幽默;刻薄,是的,有一点,凡犀利过头都无可避免走向刻薄;还有,温柔与高品位,为什么是温柔?他若是不温柔也写不出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那么柔情的小说了。昆德拉要是少了温柔,我也不会那么喜欢他。
不过温柔不代表温暖。这个人是不会让你感受到温暖的。他不走治愈系路线。
所以在各种夹杂的熟悉的味道的氛围下,读这书就像是我的老情人(还是最喜欢的那一个)又回来了,带着相同的招式回来了,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很多地方我仍然觉得好笑,有趣,开心。至少我挺懂他的,他也挺懂我嘛。但即使有这些感情又怎样呢?我从心底不认同这本新作。
《庆祝无意义》篇幅较小,碎。整体读下来的感觉比较像一个未成形的小说的草稿,也比较像一出戏剧。但其实,它啥都不像。它就是昆德拉把故事、哲思和段子凑合在一起的一个中篇小说。其中穿插的斯大林的故事是很精彩的,这也是他一贯写历史人物的手法,比如在之前的小说中写歌德、贝多芬、斯大林的儿子等等。但是除去斯大林的部分,其余所有的部分都给我粗制滥造的感觉,没有一个人物有稍微细腻的刻画,虽然阿兰与母亲的部分是他稍微着力描写的,但所有人物都不可能与从前小说中的雅罗米尔、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阿涅丝等相提并论,完全不能。好吧,你可以说他老了,没心力了,何必为难他。也可以说这些主角都不是这部小说的重点,斯大林才是重点。可其实事实是,他完全没有写好这些主角中的任何一个!才使得斯大林的这条线显得更有趣。所以我才会觉得很像草稿。但要是写下去,也最多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相似,但是显然,某些人才华已尽了。所以拿出的是这么一个草稿,还出版了。能留白的全部留白了。所以之于昆德拉的这部书来说,从前在《玩笑》中的问题现在仍然还是问题。只是他非常爽朗地再次强调,向虚无,向无意义干杯吧。其实我觉得何必要出版这本书呢?这样一部草草的作品挺毁自己的。书中唯一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女人,拉弗朗克,她在书中就说了一句话“人即是孤独,层层孤独包围的孤独”,和一首诗“上天向我示意,我今后的生活会更美丽。生活比死亡更强,因为生活是以死亡为营养!”这个女人也没有过多的笔墨。所以在作为小说非常重要的人物要素方面,我没得到什么愉悦。整本书读下来,我只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高级段子手在讲段子罢了。
稍微的意外是,《庆祝无意义》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
“母亲说,阿兰,我很高兴在这里和你一起,然后她的声音转化成一声轻微、安详和温和的笑。”
与《玩笑》中路德维克感觉到露西挽着他的手的幻觉类似。
这是一个小小的温情点。它看起来似乎可有可无。
我意外的是,昆德拉,这个跌入“虚无”深窟中的人竟然会在整本书中示意出这么一句话。
要是没有这句话,我认为我应该会对他抱有鄙夷之情。若是他晚年最后的著作要是还没有任何一丝慈悲的话,恐怕恰恰成了他最讨厌的“木偶”——成打贩售“虚无和嬉皮”的生产器。在读这本书时,我想了很多问题,其一是人为什么写作?尤其是迟暮之人的写作,写作不是“无意义”的吧?他一直写作,继续写作,直到85岁高龄还在拿“无知愚蠢的人类”来戏谑也不是“无意义”的吧?昆德拉写作,首先是为了释放他自己。他并没有兴趣做一个“传教士”。所以通过他的书可以了解到他自己的诸多困惑。尤其是叙事方式和哲学性的语调(这是我很喜欢他的一个原因)更加透露了他一直在关注什么问题,思索什么问题。可是,这本书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如此善思和聪慧的一个人,怎么到了这把岁数还在“纠结”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相反很有价值。一个人若是从30、40岁到60岁,从60岁到80岁,都从未更正过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的话,那么这个人在我看来是懒惰和毫无进步的。那么他的话就再也无法让我信服。因为我们若是信服一个人,得满足3个条件:喜欢他,尊重他,相信他。我喜欢和尊重昆德拉,但无法相信他。或者说,不再。
所以这部作品从任何一方面来讲我都无法给好评。另外,我直觉昆德拉是一个“聪慧但痛苦的灵魂”,无论他笑得多大声,他的笑都是尖酸的。他痛苦,是因为他贪婪,他想得太多倾听得太少,贪婪,指的是妄图弄清楚超出自己认知极限的问题,弄不清楚的时候就痛苦,一痛苦就下结论。
如果真的可以对昆德拉说一句话,我想告诉他,作为一个人,最勇敢的不是去“庆祝无意义”,最勇敢的是有胆量否认自己,也有胆量肯定自己。(《庆祝无意义》书评/弗路十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为对他抱有期望,所以才会那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