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九月低调的大理
对段誉来说,大理是“为谁开,茶花满路”的美丽家园,对紫薇小燕子来说,是她们的梦想和“理想中的天堂”,传说中的大理因为天长水迢而成为世外桃源,只是现代社会便利的交通工具早已褪去了它曾经神秘浪漫的外衣。我们这次的“云游”最后一站就选在了据说非常闲适幽雅的九月的大理。我的两个朋友,都是爱玩会玩的人,却对大理有着截然相反的感觉和评价。对此,我一直觉得奇怪,但是当我行走在大理古城,成十字型的复兴路与民主路上,忽然觉得那样极端的反应也许毫不出奇。如果说丽江是修饰得当、姿态优雅的小资女子的话,充斥着无数雷同旅游商品的复兴路,就是涂脂抹粉、搔首弄姿的俗艳女子,商业化得如此平庸,以至我相信根本无法使任何人爱上这样的大理;而几乎没有开发没有修饰的民主路,则是荆钗布裙、脂粉未施的乡村少女,她绝不是第一眼美女,如果不是较长时间的相处,一定很难体会到她内敛、低调、朴素的美。
(1)
相比丽江古城特色鲜明而古典气质十足的老建筑,大理古城的白族建筑,特色好像不是那么张扬,甚至,除了屋檐上的枯草提醒了我们岁月的悠远,我们并不能时时刻刻意识到这是一座老城。“洋人街”应该是大理古城的招牌,但是当我看到镌刻着这三个字的大牌坊堂而皇之立在路口时,我便不大喜欢了,这样本来是约定俗成的社区,一旦被官方以开发的名义推而广之,味道就变了。比如,在著名的懒人书吧,三米开外的街对面,大兴土木不知道在新建着什么,就这样挡住了懒人们透过午后阳光的慵懒视线。
(2)
只有在清静的民主路,还可以体验到娴静的气质。同时,在民主路,我们还可以看到鲜花,——“风花雪月”大理四绝中的“花”。九月本来不是花季,但爬了满路满墙的不知道是不是三角梅的红色繁花,在白色院墙的映衬下,给静谧的古城偏巷平添了几分旺盛的生机。我们住的MCA客栈门口就笼上了一大丛三角梅,阳光下显得分外娇艳。九月到底又不是花时,所以大多数花都已过季,但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竟可以在另外一个场合,与这些无缘得见的花儿匆匆一晤,那就是傍晚的餐桌上。这天的晚餐,我们选择了“梅子井”,一家经营地道白族菜式的酒家。大门口就是一个十分吸引眼球的五色斑斓的展示摊,摆满了各种食才原料,其中竟然有各色鲜花花瓣,玫瑰花、石榴花、苜蓿花......我们点了一道白族名菜的“炒石榴花”,淡淡的石榴花瓣吃起来脆脆的,略有一点点清苦,据说有清热祛火的功效,算是一道偏方药膳呢;另外还有一道汤,用了杜鹃花瓣作原料,十分清爽;而这家老字号的招牌菜“梅子扣肉”,不同于一般的梅菜,而是用甜酸的梅子作低,扣肉滑嫩,味道既有甜香,又有咸鲜,很是可口。梅子酒我就没敢尝试了,怕这“秋风沉醉的夜”啊。
(3)
其实真正令人沉醉的是洱海。下午接近傍晚时分,我们骑车去才村码头。我喜欢骑单车,风吹过耳畔的时候,能感觉到自由和欢畅。一路向海边而去,经过丰收的农田和田间劳作的村民,偶一回头,只见傍晚的轻雾笼罩着古城,夕阳脉脉的余晖斜斜映在大地之上,天空透水的蓝着,忽然令人顿生世外桃源之感。然后又想到,其实这样的美景在我们川西平原也时常可见,但那多是在出差奔波的路途中封闭的小车中,那样的心境下如何有兴致欣赏这样的安详和丰润的美。洱海也是一个朴素的美人,她的颜色不是湛蓝,而是淡淡的灰蓝,如同古城一般的低调。我曾经走过厦门的环岛路,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的滨海路,但那是比较精雕细琢的城市的美丽,眼前这洱海,这才村,甚至没有修整好的路,除了码头之外,只是一些延伸向海边的石子小路,甚至是铺满农民晾晒的粮食的土路,乡土的,也是亲切的。
(4)
(5)
也许这就是大理的风格,她不像滇藏高原地区那样的遗世而独立,天没有那么瓦蓝,水没有那么透亮,空气没有那么冷冽,大地没有那么辽远,苍山也没有高原雪山那样的神奇尊贵,她的一切仿佛都掺上了一种灰色调,不够清澈和决绝了,但是更温润而亲近,这是一种素淡冲合的美,我想,也许,欣赏大理,需要一点更加平和中庸的气质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