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职业者”的技能,而不是“上班族”的技能!
毕业于国内著名学府、学分4.0、托业成绩900分、在加拿大进行过语言研修、参加过海外志愿活动、攀登过喜马拉雅山... ...即便你拥有诸多殊荣,在工作面试时,你也照样会名落孙山。“我有一位朋友,学士、硕士都是就读于一流大学,而且英语好到爆。但现在他却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就职,领取少得可怜的1500万韩元的年薪。”
比比皆是的此类例子,究其原因,其实问题不止在于本人。比这更要命的,是年轻人的叹息和恐惧本身。工作岗位越来越稀少,各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这些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我们的技能到底需要达到何种水准?我们的青春又该如何来度过?面对这些,我们沉默无语。
带着脑海中大大的问号,我采访了许多身为雇用老板的职场精英们:在这个高技能时代,到底该以何种标准选拔人才?
在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就像讨价还价地购物一样,他们的回答着实令人意外:“这个时代人人都技艺超群,但仔细看一看,却没有人拥有自己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或履历。”
在大学升学率超过80%的韩国,准备就业的高才生们大都以跨入大企业为人生目标。首先,他们格外在乎他人的目光;其次,由于韩国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各种中小企业,他们大都认为只有“选择大企业”才可以娶个好老婆。但是,从各方面来看,这可谓是大错特错。
问题是——他们的目标——30多岁进入大企业,但大企业的工作岗位不过才2%。以竞争率高高在上而引以自豪的这些大企业们,所要求的技能与普通企业也不会相同。与其说他们所要求的技能是公司的必要技能,不如说是为了淘汰98%的名额。一般企业求人之难,也正是源自这一点。
许多求职者们为了达到大企业所要求的技能标准付出了太多,他们所希望的,是得到大企业的优厚待遇。但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看,许多技能又“毫无用处”。据说一位出版社的编辑负责人在成堆的优秀技能简历中只挑选了精通“设计和布置”的简历及自我介绍书。原因何在呢?因为,比起托业分数或英语能力,编辑更需要的是“做书”的感觉。
我劝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雇主的立场。虽然求职者考虑的是自己努力积累起来的简历的价值,但是雇主们考虑的却是那个人进入自己的公司之后能够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举个例子,如果一位文学博士进入一家杂志社之后给杂志社每年创造的价值仅仅是2000万韩元的话,那么他能够拿到的年薪最多也不会超过1500万韩元。文学博士心中所想的自己的简历的价值与杂志社所期望的价值存在着太大的差距,双方的想法有着天壤之别。
二十多岁的你从这个枷锁中摆脱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摆脱大企业打造出来的简历的束缚。参加采访的“阿尔法男”中的大部分人重视的是“职业”而非“职场”。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不管身处什么样的职位都对生存毫不畏惧的“职业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没有了名片上印着的公司标志就失去了权威的“职场工作者”的话,那么你就会看到那些为了实现目标而必须积累的简历。虽然以“职业人”为目标的那些人最初的时候看上去要比那些以“职场工作者”为目标顺利出发的人寒酸很多,但是如果根据那些有经验的人的说法来看,一旦成为了“职业人”,职场自然就会来到自己的面前。
负责创意玩具设计的S在大企业的考试中,从能力倾向测验开始就被淘汰了。因为学历的问题,他的简历是很难通过的。自从他放弃了大企业,转而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活动企划公司之后,他的才能才渐渐发挥出来。他的性格有多怪异,点子就有多丰富,有时候甚至丰富到让人想象不到的程度。最重要的是他还具备了可以将这些点子实践的技能和手艺。他在多家公司工作过,最后选择了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当他把自己最近设计的产品样品拿给老板看的时候,老板称赞道:
“哈……这,你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啊。”
原本在周围人眼中有怪癖的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超越职场的职业人。
众多的大企业看中求职者的学历是有原因的。在庞大的组织团体中,组织的安定与成长要比个人的能力重要,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学习很好就意味着他能够适应公共教育这个框架。如果大企业需要创意性人才的话,它们不会在组织内部寻找,而是会从外面引进。如果像S这样的人进入大企业的话,他就会像一根不小心扎入人的肉里的刺一样,最后只能是毫不留情地被拔出来。
如果你现在正在因简历问题而彻夜难眠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想一想你作为一个“职业人”而不是“职场人”的未来,以及为了自己那样的未来所需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本文节选自《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人生主题》一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