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地方税务局杨广:山里人的“老友哥”
“老友哥”是山里人对朋友最亲热的称呼。云南大理市地税局的普通党员干部杨广,22年来心系贫困山区,坚持利用每天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往返在大理市很多社区单位,为山里的贫困百姓收集衣物和生活用品,并利用节假日送到山区百姓手中,被山里人亲切地称为“老友哥”。
二十二年如一,情系山里群众
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广去到大理州漾濞县羊厩村。原本把山区生活想象成世外桃源的他,一下子被眼前山区的贫困现实刺痛了。
羊厩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区位偏僻、土地贫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连基本的粮食作物和蔬菜都很难种植,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的许多村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种一亩山地还买不到两件衣服”,“种地赊化肥、年尾赊米吃,娃娃上学赊学费,样样都赊”。
城里与乡村生活的巨大反差让杨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哪怕送一件衣物、一双鞋子,也要为老百姓节约一点钱来买化肥,送小孩上学,尽可能地帮助山区群众。
从山区回来后,杨广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做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衣物,拿给我好吗?”就是从这句话开始,杨广开始在单位和附近社区收集旧衣物,大到一床旧棉被,小到一个饼干盒、茶叶桶,只要能继续使用的东西,都成了他收集的对象。
杨广的这个举动,开始时招来许多人异样的眼光,有人说他要把收集来的东西拿去当废品卖,也有人说他要送给他农村老家的亲戚捡一份人情,甚至还有人说他是拿去山区以低价出售赚差价。
背后的风言风语并没有阻挡住杨广,他不断收集衣物,再一件件送到山区贫困村民手中,这样一干就是22年。
五十余吨衣物,温暖众乡亲
22年来,杨广时常忙碌在各个住宿小区里,四处收集别人不要的衣物,清洗、分类、叠放好收集来的旧衣物,然后骑着载满衣物的摩托车,穿梭在山村崎岖的小路上,将衣物送到山区贫困村民家里。
原本的模范丈夫如今却一有空就往外跑,还四处收集别人的衣服及其他各种生活用品,大包小包的往家里堆,每逢节假日也不再陪家人。
刚收拾整洁的家常常被杨广收集回来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的物品弄乱,杨广的变化本来就引起妻子的不满,加之外人的种种猜疑,妻子的不满情绪更加激化,多次明确提出不准再去收集衣物。外面的误会杨广一笑了之,妻子的不满他努力安抚。 7次见义勇为,谱写正义歌
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在杨广身上不仅体现在他不辞辛劳送衣送物,默默无闻补桥修路,还体现在他不顾安危舍身捍卫群众利益上。
1992年大理市喜洲镇作邑龙街一个街天的清早,杨广在农贸市场收税时突然听到市场的另一头传来一个男子的哭声,走近一看,5个20多岁的年轻人正手持匕首围着一个60多岁的老汉。“求求你们把钱还给我吧,”老人哭着乞求道。原来扒手在偷钱时被老汉发现,老汉稍加反抗便遭到扒手同伙的围攻。
当时,市场上赶集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杨广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冲上前去,扒手见状后逃跑,杨广紧追上去。在他的带动下,市场上的群众也纷纷上前帮忙,5个歹徒最终全部被制服。
这些年,像这样的见义勇为,杨广已经经历了7次,每次无论有多危险,他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谈到见义勇为时,杨广坚定地说:“制止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坏事情,是一种责任,义不容辞”。
杨广的义举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弟弟杨双全在他的感召下也爱见义勇为,危险时刻总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1992年6月4日,杨双全在勇斗歹徒时壮烈牺牲,被云南省公安厅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烈士,授予一等功。
杨广兄弟俩人崇高的正义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当地群众所传诵。2001年6月,杨广被大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大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云南网记者 罗浩 困难和问题不仅没有减轻他对山区的牵挂,相反,随着一次次进山,这份情结也变得越来越执着。一次劳动节前夕,杨广听朋友说,漾濞县顺濞乡新村村委会一个叫罗丝白地的小山村有几户村民生活特别贫困,他立即向朋友打听好那几户村民的具体地址,准备劳动节就去罗丝白地村送衣物。那天下起倾盆大雨,妻子劝他改天再去,他却说:“不行,已经与山里的人联系好了!”
因为雨大山路滑,杨广的摩托车已经不能骑上山,只有徒步前行,他在山路上多次滑倒,其中一次足足跌出去几米,身体的右侧重重的摔到了地上,右手、右脚踝关节一阵剧痛,但他还是咬紧牙关站起来,背着沉重的登山包,一瘸一拐地进到了村里。
送完衣物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一点过,妻子看到满身泥土、已经湿透了的杨广时早已司空见惯,可当看到他那乌黑的脚踝、看到他那足足比左腿肿出了一倍多的右腿时,妻子的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右脚踝关节骨折、右手拇指骨裂。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然而一个多月以后杨广又背着妻子偷偷地背上背包进山了。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把物品带到山区,杨广专门购买了摩托车和一些实用的登山装备。22年来,他骑坏了3辆摩托车,磨破了40多双登山鞋,送出了50余吨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有1000多户农户、4000多位村民受到他的帮助。
在杨广的不懈坚持下,妻子也通过他了解了不少山里老百姓贫困的情况,原本不理解的妻子不仅没有了怨言相反还默默地帮他收拾整理东西。随着收集衣物的范围越来越广,送到的山区也越来越多。原本误解杨广的人都了解他的初衷,纷纷把衣物、生活用品送到杨广家。
2013年,大理州、市文明办开设“道德讲堂”,杨广的先进事迹在各单位、各部门的“道德讲堂”进行巡回宣讲,各单位、部门掀起学习杨广先进事迹的热潮。而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纷纷主动加入,将衣物交给杨广,请他代送到山里。仅2005年以来,就有1600多位群众自发参与到杨广的义举中。
三年修成5段弹石路
22年来,杨广的足迹遍布十里八乡,走过了8万多公里山路,翻越了大小无数个山头,进过200多个山村,心理始终牵挂着需要帮助的人。
杨广无私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山区村民的心中逐渐积淀成一种难舍的亲情和友情。每次看到“老友哥”,每家每户就急着把他往家里拉。谁家里有难题都请他帮忙解决,建房子、孩子考上大学等谁家有喜事也忙着和他一起分享。
大理市七里桥大庄村是杨广的老家,70年代初村里都是狭窄、凹凸不平的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的小孩子去上学经常摔跤,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不敢外出。
1972年,年仅16岁的杨广决定要为村里修几段弹石路。当时,身体单薄的杨广推着自家的手推车,拿着锄头、粪箕,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修路。常年的平整路基,杨广双手磨满了血泡、长满了老茧。铺路的弹石是杨广一车一车从附近的河道拉来,三年的时间杨广共为村里修了5段弹石路。
路修好后,村心道路的维护又成了杨广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1998年,杨广攒钱买了一台手扶式拖拉机,专门用来维护村心道路。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今村里全都是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但村里的老百姓为了记住杨广修路的义举,专门留了几段弹石路,他心系群众的精神定格在了村民们的心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