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侠爱86 发表于 2015-1-29 11:10:44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语录

夜晚的飞机起飞、降落时,能看到城市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灯火,环路上的灯光连成一条长龙,楼宇的灯光均匀散布,仿若星空一般。每当此时,内心都会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感觉那星星点点的灯火,就像繁华都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城市把人们聚在一起,却又用钢筋水泥把人们牢牢地隔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始终相信,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当现实和理想在内心无休止地纠葛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实,内心的理想与外在的现实可以和谐共处,关键在于要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当你对生活不满时,看看自己是否珍惜了已经拥有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其实,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正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
人生这条路上,充满着偶然与必然,每一处拐角,都无法预测蓦然撞见的风景。我们感慨生命无常,其实无常中一定有着一些恒常的期许,有很多人是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是顺着每一步才终于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生命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要成全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和托付,你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在无常之中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生命来来往往,我们以为拥有得很牢靠的事情,在无常中可能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哪怕是一些陌生人,他们都会让你觉得,有些心愿一旦错过,可能就万劫不复,永不再来。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呢?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很多人都说,在今天这个忙碌的时代,女人很难活得优雅,但优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节奏的紧张,而是内心状态的焦虑。女人一旦焦虑就和优雅绝缘了。你可以忙,但不能乱。
调心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面对纷纭变化的世界,唯有将纷纷扰扰的心安定下来,此心不动,才不会心随物转。如果你能在自我的夹缝中找到人生的宽度,那么结果会让你知道,心真的是能转境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水流深,这看似深邃的天地万物,其实简约朴素,平凡安然。岁月的一朝一夕,一城一池,无不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中,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
传播学上有一个“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让事物保持特别简单甚至笨拙的样子才容易传播,一旦复杂,就很难流传。至美人生,当朴实无华,天然清新,不被篡改。如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自然散淡。
为什么在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很多人却一天比一天焦虑?因为过多地认同外在的规则,丧失了内在的准则,所以不快乐;因为过于追求物欲,丧失了超乎功利的态度,所以更焦虑。其实,人生就像一个木桶,与其加高物质的长板,不如去补齐精神的短板,因为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可如今人们的生活现状是:物质生活很重要,精神生活可有可无,灵魂生活似乎遥不可望。我们太信任理性逻辑,反而将心智的力量看低了。其实,内心的力量,可以与头脑的力量构成一种平衡。头脑的力量给我们理性,帮助我们抉择、判断;内心的力量给我们智慧,让我们有幸福感。头脑决定了意义,心灵带来意思。当意义和意思相遇并且平衡时,幸福感就产生了。
婚姻是幸福的重要构成,但幸福的婚姻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用智慧去经营。进入一段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伴侣,而不是选择最好的。女人都有虚荣心,但要懂得:婚姻不是展品,你所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你孩子的父亲,是你父母的女婿,是你自己的爱人,是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个人,所以,你的选择要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进入婚姻之前,你要先了解自己是谁,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能不能让婚姻充满浪漫。一段好的婚姻里面一定要有浪漫,而爱情是浪漫的源泉。如果人们在婚姻里得不到浪漫,就有可能向婚姻外去寻找。婚姻是否幸福,往往从选择爱情时就已经定下了基调。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爱情;选择什么样的爱情,就会有什么样的婚姻。
女人的强弱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无论你多么强大,在丈夫面前,你永远是他的妻子。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在爱人面前盛气凌人。进入婚姻时,两个人都是一无所有,却又都是富比天下:一无所有是因为平等,一切差别已经成为过去;富比天下是因为拥有爱情,两个人将相守终生。
包容是幸福婚姻的必备条件。包容的“容”字有两解:一是女人的容颜要漂亮,这是面子;二是女人的内心要有度量,这是里子。如果你的仪态有一种温柔光彩,那么你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你的心里有大度量,那么你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善良和柔软会让女人充满包容心,这是一种关乎生命的品质。善良会带出悲悯,这种悲悯之心能让我们以美好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善良有时候是一种滋养,会让女人神采飞扬。三十岁以前的漂亮是父母给的,三十岁以后的美丽是自己修来的。佛家有一种说法:“当世界无情时我多情,当世界多情时我欢喜。”当苦难来临时,善良会让你多情;当生活泰然安乐时,你会得到感恩的欢喜。
女人的胸怀要大,才能安心做事;女人的情趣要小,才天真可爱。达到了这种境界和修养,自身就会散发出美好的光彩。一味地唠叨和抱怨,失去的可能会更多。自省让我们的生命富足而饱满,让我们得以保持最美好的状态。
给生命保鲜的秘密:每天留出一小时给自己。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真的拿不出来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片刻的忘记,静下来,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光。
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自由的状态就是不较劲,不为某些褒义词活着。而不自由的生活状态,则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让自己配得上那些褒义词的标签。所以,我不为僵化的概念而活,只为自由的状态而活。
“饿来吃饭困来眠”就是参禅的真谛。这么简单的话,虽然字面上容易理解,实际上却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谁能够做到,谁就悟道了。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只在于你如何看待。回归简单,热爱生活,选择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像牛羊一样热爱青草,相信阳光一定会普照大地,相信每一个春天都会开花,相信每一个冬天都会下雪,相信每一个孩子都爱妈妈,那么,你就得道了。
一个女人的优雅,有时候不一定和富贵有关,也不一定和知书达理有关,而是来自骨子里的情趣和涵养。出于对生活和家人的爱,让芸娘能够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创造出典雅的美。这种态度,那份精致,是一种没钱的欢喜。当一个人把所有的情趣都带在身上的时候,那么贫困也不能剥夺他的快乐。
中国有句老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如果你一个人如意的事有八九的话,那得有多少人因为你而不如意?每次大学新生入学,我都要跟孩子们讲,宿舍里不可能每个床都靠窗子,也不可能每个床都是下铺,床跟床之间一定有那么一点优劣的差别,分到一个不太好的床位,难道这辈子就吃了大亏了吗?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修复得比原来更好,我们的底线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够真实、坦率地活着,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我从小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这辈子不当会计就行了;我从小就不认路,只要不当出租司机就行了;我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就在学习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果是无关道德的,仅仅关乎个体差异,不必太较劲,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快乐,尊重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要给孩子以宽容和耐心,让孩子做自由健康的人,这是比爱更重要的。
人生的低迷是否终究能够被穿越,取决于你心中的信念是不是一直都在。年轻时的青涩、荒唐、鲁莽,也许都是你为将来储备的种种财富。不用操之过急,不用妄想超越年龄,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不妨就那样年轻着、迷惑着、勇敢着,该来的一切会来,正如该走的一切会走。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吃亏。在生活中,从一时、小处来看,你可能吃亏了,但是从长远、大处看,你一定不会吃亏。
初学写作时,老师们常会讲,句子不要“一逗到底”。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句式,那么,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如果都是逗号,则太平淡无奇。我所向往的人生同样应该如此,要有问号,有省略号,有感叹号,而少一些逗号。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篇文章,那么,精彩的人生应该像一篇优美的散文,有抑扬顿挫的语言跌宕,有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个读书人,文人气给了我广阔的精神天地,这是外在的大;作为一个女人,我也有非常纯粹的小享受,这是内在的小。有了外在的大,才会觉得小得有趣;假如只有小,就会觉得小得无聊;但只有大,没了小,就失去了女人的玲珑天真。
无数次想象之后,我第一次到杭州,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城市的缘分,一定会契合在某种生活方式上。一座城市就和一个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气质。我一直期望行走可以为我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杭州正好给了我这样的体验,它让我觉得,这个城市是多元、包容的,历史的血脉从来不曾被斩断。
只有心灵上闲适了,才能让文化融进骨子里,融进生命中。花、酒、琴、棋、诗这样的风花雪月,是生活的必需品,使我们得以拥有真正的安宁和洒脱,从而让生命更从容,心灵更轻盈。
周作人先生在《雨天的书》中有一段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留一段闲适的时光去感知社会,去流连山水、感悟自然,发现世界的美好,涵养自己的性情,这个世界最终回馈给你的,将是书本所不能呈现给你的那些风景,以及不能为你解答的那些答案。
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土地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们吃饭也该顺应这个规律。春天,阳气升腾,可以吃点儿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带嫩芽的食物;夏天,万物蓬勃,恣意生长,可以吃点儿带叶子的蔬菜,因为生机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秋天,营养聚集在成熟的果实上,则要吃些果实;冬天,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就要吃“根”,比如萝卜、土豆等,这些食物里蕴藏着极强的生命力。食物与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
吃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与天地结缘。一方面,我们要不带成见地与食物结缘;另一方面,要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人的五脏六腑,都有其运行规律。不少人吃成了大胖子,就是因为没有遵循天地之道、四时规律,没有顺应自然。天地通过食物与我们每个人结缘,但我们学会和它相守了吗?
清晨、日落,豆浆、蛋汤,稳稳坐在干净的餐桌旁,细细品味每一种食材的身世、滋味。感谢它们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并最终与我共同回归这个世界。这世间的爱与美食,皆不可辜负。
很多人说这个时代太浮躁,其实,身处浩渺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只是其中一员,我们能做的是静下心来真诚地面对生活。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行走、绘画、音乐、读书的世界中,或者去养花、养鱼、听戏、喝茶,我觉得都可以。只要让自己倾情投入,从中获得宁静从容,你就一定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我们依然要亲近古诗词,因为它不仅是民族血液中的一种文化基因,还是人与人得以接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或许不一定能够成为像李白、苏轼那样的诗人,但应该知道有人可以这样诗意地生活。诗歌其实是一个人对生命的忠诚,古人的魂魄可以使我们解脱当下的寂寞与孤单。当我们不堪生活的重负时,诗意就是心中的救赎。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对于那些永恒的爱与生死,对于那些善良与公平,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惆怅和忧伤,有一种倾诉的愿望,所以才有了诗词。生活本来就很紧张、枯燥,如果没有诗意来平衡,就更加单调无趣了。有时候,用平常心看无常事,很多东西就有了诗意。如同宋代词人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这红红绿绿的更迭中,看着年华宁静地流转,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表达。
诗人的生命,与他的诗作同一色调,是被他的诗意所渲染的。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的童年是被诗歌成全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诗比人更可靠,因为它永远都在,永不误读你,也永不背叛、远离你,一生相伴相随。我所喜爱的那些诗人,他们是永远陪伴我成长的座上嘉宾。这些伟大的诗人,能成为每个人的朋友。
小时候,诗歌是我的信仰,让我觉得还有那么多人的灵魂绚烂地蛰伏在诗意之中。当忧伤袭来时,诗人们可以在诗意的表述中把忧伤变为一种审美。他们的忧伤是可堪把玩的,他们的忧伤是有分量的,他们的忧伤是可以被后人感知的。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忧愁,也都有自己的脆弱,诗歌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诗歌,有古人和我们呼应,当你被某一首诗、某一句词所触动,它就和我们的生命有了关联。
读诗要读得感性,要带着自己的喜好,从容而不功利。所以,不妨把读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心去读诗,这是对民族文化最大的传承。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你和诗歌便会有深度的融合。当你在别人的诗篇中读出自己的感动,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眼泪,你和诗歌的缘分就到了。
从小听戏的孩子,是有秘密的。拍着曲子长大,就不知不觉在板眼节拍中调试出独属于自己的节奏,不急不慌,任世相纵横,自有一段不动声色的理由。当年昆曲研习社院子里的笛声,直到今天还犹然在耳,留在记忆里永不磨灭。昆曲是我生命中纯然超乎功利的一个寄托,它的纯粹、空灵,它的宁静、淡远,它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相随相伴一辈子,带来无数隐秘的欢喜。
除了书卷,在名山秀水中徜徉也是一种阅读。看山岚流云,赏朝晖夕阳,难道不是一种阅读吗?望春花秋月,观四时流变,难道不是一种阅读吗?其实,万卷书的道理都在行走中,需要用一生的光阴去慢慢懂得。
我一直觉得,读书和行走其实都有同样的效用——获得内心的成长。读万卷书是向内滋养精神,行万里路则是向外拓展视野。一个人有多大的视野,就能够滋养多大的胸怀。我非常喜欢西晋诗人左思的一句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抖一下衣襟也必定要站在千仞高岗之上,迎着浩荡长风,让天地入怀;即使只是洗个脚,也一定要在万里活水长流中涤荡。
也许在日常生活的疲惫、喧嚣之中,我们已经很难遇见自己,但内心一旦有所触动时,还是能感觉得到清晰的自我。古代的那些文人,都是书剑飘零,一生行走天涯,他们的那种大襟怀、大见识,不全是书本给的,而是真正踏遍千古江山,感知春来冬去,在风物涤荡之中获得的。
我喜欢一切带着时光打磨痕迹的东西,比如水滴流过墙,刻划驳杂的脱落,滋润苔藓,恍如老墙心里开出的花;比如风绕过树木,老树皮里藏着不动声色的年轮;再比如一遍遍鞣过的皮子,粗糙而温润,越来越贴近人的皮肤肌理;还有像莱昂纳德·科恩那样的老乐手,鬓染霜华,用一把沙哑的老灵魂唱着自己的诗和歌。时光打磨的痕迹,不止褶皱,还有润泽。
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就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的魂魄能和所有的亲人在天上相逢。
节日也是一种节奏,它名正言顺地告诉我们,这个日子可以给生命一些留白。我喜欢我们这个农耕民族那些接地气的仪式感,进入到那些仪式,就必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情绪可以被唤醒。中国人过节这件事,无关于薪水,无关于职称,只关乎对生命温暖的安顿,让你脱下职业装以后,还能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遗憾的是,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越来越相信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忽略内在的规律;我们越来越相信事后的补救,越来越忽略事先的保养;我们越来越不遵循四时,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因为有了电,所以可以熬夜;因为有冷气和暖风,所以忽略了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旦生病,可以吃药,甚至可以开刀... ...文明,有的时候让我们狂妄到可以不那么在乎自己的生命本来是确乎有规则和规律的。幸亏我们还有节日,能让我们触摸到传统中的那点温暖和芬芳。
月映人心,或盈或缺,照亮我们团圆时的欢喜,也照亮我们残缺中的期盼。无常岁月平常心,在这久久的寂寞企望和一瞬的团圆欢喜中,向月光学习一种哲学:用一个月的时光,盼一次圆满;用一年的时光,盼一次团聚;用一生的时光,去盼生命中的那一轮明月皎皎常在;用所有感恩的理由去祈祝心如朗月,随万古光华映照自己的一颗心。
一年之中的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曾经有美国朋友问我,你们冬天里过的节为什么叫春节呢?我告诉他,春节就是在最寒冷的日子迎接春天,向春天致敬的节。寒冬腊月,正是大地休耕之时,辛劳一年的人们回家猫冬了,从心情到身体都需要温暖,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在最冷的日子过春节。
如今,中国人过节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了,年夜饭可以在酒店里吃了,一家人也可以旅行过年了,拜年可以通过短信、电话了。但不管怎样,那些过年的仪式感和规矩都不应该被忽略。祭拜灶王时的虔诚庄敬,洒扫厅厨时的琐碎认真,全家包饺子时的其乐融融,大年初一走出家门时的鞠躬拜年,只有把节庆本身的意味都过出来,这个节日才能真正留在我们的心里,成为节序如流中那一份值得眷恋的乡土情思,成为让我们开启新希望的契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语录